廣東省2025年4月上半月登革熱媒介
伊蚊監測風險提示
登革熱是經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在嚴重情況下,登革熱可以致命。
(圖片由AI生成)
目前登革熱并無特異治療方法,控制媒介伊蚊、預防蚊蟲叮咬是避免登革熱的最佳方式。預防登革熱從控制伊蚊著手,無積水就無幼蟲,無幼蟲就無成蟲,無成蟲就無登革熱傳播。
目前春季廣交會正在進行中,入境人員明顯增加,境外輸入風險大幅增加;4月起,全省整體氣溫持續回升,伊蚊活躍,后續發生本地感染個案的風險極高。
風險提示指標
登革熱媒介伊蚊監測風險提示指標:包括幼蟲密度(布雷圖指數BI)和成蚊密度(誘蚊誘卵器指數MOI)。
1.當BI>20或MOI>20時,意味著媒介伊蚊密度較高。
2.當一個地區出現多個監測點BI>20或MOI>20時,意味著該地區登革熱流行風險較高。
全省媒介伊蚊風險點分布
2025年4月上半月,全省共監測到5個媒介伊蚊高密度監測點所在鎮街,其中廣州市最多,有4個,其次為東莞市,有1個。(具體位置詳見表1、圖1和圖2)。
表1. 全省4月上半月登革熱媒介伊蚊高密度監測點所在鎮街分布表
圖1 廣東省2025年4月上半月幼蟲密度BI高密度監測點所在地區(高密度是指BI >20,紅色代表該地區已有高密度監測點)
圖2 廣東省2025年4月上半月成蚊密度MOI高密度監測點所在地區(高密度是指MOI >20,紅色代表該地區已有高密度監測點)
預防登革熱從控制伊蚊著手,無積水就無幼蟲,無幼蟲就無成蟲,無成蟲就無登革熱傳播。
因此,倡導以上地區的市民要積極行動,翻盆倒罐清積水,減少伊蚊幼蟲的孳生;另外登革熱主要通過“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要尤為注意預防伊蚊叮咬,防患于未然。
居民登革熱防控提示
1.清積水
室內
? 植物換水: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 電器積水:及時清理空調、飲水機托盤等積水;
? 陽臺容器:注意清理陽臺或窗臺等露天場地的積水容器;用過的容器,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或倒置于防雨場所。
室外
? 封:封蓋好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 填:填平洼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等。
? 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等。
? 排:排清可能孳生蚊蟲的積水,包括房屋前后、花園/陽臺/天臺、水池/水養植物、竹筒/樹洞/輪胎、建筑工地和綠化帶等積水。
? 清:各種閑置盆罐、飲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廢棄容器,及時清除丟棄或翻倒過來。
2.防叮咬
室內
? 裝:家居安裝紗門、紗窗(紗網篩目小于20目,即篩孔平均邊長0.9mm),在紗窗上噴灑殺蟲劑效果更佳;睡覺時使用蚊帳。
? 驅: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驅蚊酯、派卡瑞丁、檸檬葉、桉葉油等成分的驅蚊產品。
? 滅:居家發現有成蚊時,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證號的殺蟲氣霧劑、蚊香、滅蚊片等衛生殺蟲劑等滅蚊,施藥前先關閉門、窗,施藥后人員離開,0.5~1小時后再打開門、窗通風20分鐘后,人方可進入室內。也可電蚊拍或滅蚊等擊殺。
? 洗:及時洗澡,保持干爽。
室外
? 隔: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
? 避: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上午7~9點和下午4~6點)在樹陰、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 滅:室外大面積成蚊,建議聘請專業的有害生物防治公司殺滅。
3.健康監護
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等登革熱相關癥狀,需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具體的癥狀及住家周圍是否有人感染登革熱的情況。
如果近期有國外和省外工作或旅游史也主動告知醫生,配合開展登革熱相關檢測。
來源 | 健康科普、廣東疾控
編輯 | 曉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