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獎二封影帝,張譯選擇暫時息影。
其實,這個選擇是明智的,說句不好聽的,他現在的演技太公式化,太行活了,也一直在演同一類型的角色,表演有些雷同。
不知是故意的還是市場需求,張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同質化框住。
《士兵突擊》后承包了軍人,《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煩啦,《生死線》的何莫修,《光榮時代》的鄭朝陽等。
隨后接戲開始五花八門,言情劇、都市劇、時代劇都演過,然后又走入了警察怪圈,《重生》《狂飆》《他是誰》等。
電影方面有《狙擊手》《三大隊》《金剛川》《刀尖》《懸崖之上》,跟電視劇一樣,也是集中批量的同質化角色。
熟能生巧,同一種角色演多了肯定得心應手。
想要再突破演出不同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不然觀眾就會有審美疲勞,但張譯的路子似乎走錯了,讓他不能安心演戲。
一定要在表演中加入許多小設計,多了就過猶不及,觀感不再是自然,而是演的痕跡特別明顯,不懂的收斂與藏拙。
如《狂飆》中安欣的口音,以及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固執,都有點太刻意讓人看出來他在很努力的演這個角色,一直在繃著。
反觀唐小龍,他就松弛的多,從監獄出來的那一段,見唐小虎,跟高啟強,那個狀態十分傳神,感覺就是本色出演,演員藏在了角色背后。
現在的張譯恰恰缺少的就是藏,他總是讓自己取代了角色,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路徑依賴,氣質和技巧蓋掉了人物。
這不是說張譯不會演,是太能演了,也是許多對表演有敬畏心的學院派的通病。
正如段奕宏所說:“職業演員的弊病在哪兒?你太能演了,抽煙恨不得抽出十八種花樣來,人家一個狀態保持了,可不把你甩了十萬八千里嘛。”
段奕宏這段話并不是在說張譯,只是這句話正好適用于目前的張譯,他就是太能演,太想演,太想讓觀眾看出他在演了,演技靠的是方法。
情感不是通過自身內在情緒爆發出來的,而是借助方法簡單的與角色保持一致,角色要隱忍了,那就從武器庫里掏出低眉順眼這一招,角色要崩潰了,那就嚎天動地,看著倒是不違和,可角色不夠細膩、真實、飽滿、自然。
換句話說,張譯在放與收這一塊,不自如。
本來是個全能演員,喜劇正劇都能上去露兩手,硬是把自己整成了標簽化演技。
不像以前有史班長、孟煩了、陳江河、五星殺手等不同角色,不停的拓寬戲路,對比現在,張譯好像被困在了漫長的秋天。
張譯的這種狀態黃渤也經歷過。
地位上來了,周圍都是好人,沒有了生活養料反補角色,但凡演個角色,都是清一色的彩虹屁,哪怕有人吐真言也會被粉絲控評。
糖衣炮彈聽多了,人就容易迷失自我,看不清前路,這樣的表演就喪失角色的真實性,基本上不可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也就不存在表演的不可替代性了。
但黃渤轉過了這個彎,“天天碰到影迷說黃渤你好帥,你自己認定這事兒,你可真就完了”,所以這兩年黃渤的演技明顯不像那幾年那么油膩了。
所幸張譯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讓自己停一停,沉淀一下。
演員沒了生活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對演技的提升永遠是紙上談兵,長期以往,觀眾會瞧不起你,生活也會拋棄你。
張譯在觀眾和生活之前自己也煩了自己,所以他選擇讓自己去好好的生活,去好好的演戲,去體驗生活和揣摩角色。
希望沉淀之后再歸來有大不同,但千萬不要換賽道再重復另一個同質化角色了。
當然,這也說明張譯作為好演員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過多的曝光消耗自己的名氣,演員就應該如此。
這樣的演員不會一塵不變限定自己,而是勇于挑戰,能夠不斷抓住機遇突破自己豐富自己,他們有興趣去嘗試風格迥異的題材,有目的地塑造與眾不同的角色。
所以可以在銀幕上千變萬化,不拘一格,可以勝任各種題材各種角色,這也是演員與明星最本質的區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