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言 通訊員 樊儀)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門頭溝法院)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門頭溝法院未成年人審判白皮書(2022—2024)》。白皮書顯示,3年來,門頭溝法院受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6件,均為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案件類型以性侵類犯罪為主,暴力犯罪次之,部分罪犯通過侵害未成年人獲取經濟、心理補償。
白皮書顯示,16起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從犯罪類型上看,性侵類犯罪占比56.25%,強奸罪、猥褻兒童罪等性侵類案件9起,其中猥褻兒童罪5起,強奸罪4起;日常矛盾激化引發的暴力犯罪占比25%,如酒后與鄰居兒童發生口角,后持刀砍傷兒童。
從犯罪主體來看,被告人中25-30歲男性7人,集中于性侵、盜竊犯罪,與被告人經濟狀況不穩定、社交復雜性相關;初中及以下低學歷群體6人,多實施直接暴力或性侵犯罪,相關犯罪行為占比83.3%;無業人員5人,長期失業導致與社會脫節,通過侵害未成年人獲取經濟、心理補償。
從犯罪行為來看,犯罪行為發生于私密空間占比37.5%,含在家中、健身房等封閉場所;熟人關系成為犯罪行為發生主要場域,占比62.5%,包含師生、鄰居、朋友等角色。
新聞發布會現場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法院供圖
在民事案件方面,2022年至2024年,門頭溝法院共審結涉未成年人案件693件。從糾紛類型分布來看,離婚糾紛223件,占比32.18%,教育培訓合同糾紛191件,占比27.56%、撫養費糾紛101件,占比14.57%,位居前三,其他案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等)占比約10.83%。
這些案件顯示,離婚糾紛中子女撫養爭議高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風險增加,其中藏匿子女現象較為突出,侵害未成年人親情權益,隔代監護案件偶發,留守兒童權益保障需特別關注。此外,涉未成年人侵權糾紛集中發生在校園場所,顯示家校安全教育意識增強。
發布會上,門頭溝法院行政庭(綜合審判庭)庭長文利發布了四起典型案例,涵蓋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婚內監護權、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民事撫養權糾紛等案件,既有對婚內藏匿子女行為的司法否定,也有對殘疾兒童的多元救助;既彰顯剛性司法的威懾力,又體現柔性司法的治愈力。
據介紹,門頭溝法院近年來通過司法、職能延伸、數字賦能、綜合治理“四擎驅動”工作機制,構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與區婦聯聯合創新“家事+未審”融合機制,依托家事調解員、心理咨詢員等“三員”體系,離婚案件調撤56.05%,開展心理疏導45件;嚴懲性侵犯罪,落實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對3名未成年被告人實施心理干預。延伸審判職能,選任13名青年骨干擔任全區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成立“青春護航志愿者服務崗”,每年走訪轄區中小學校,特別為山區、進城務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定制法治課程,通過線上及線下方式普法進校園18次,覆蓋2000余人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