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天津市教委主辦、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局承辦的天津市智慧教育校園行活動順利舉辦。
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名教育從業者走進天津市河西區平山道小學、天津第二新華中學、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共探AI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
平山道小學心愿兌換柜。學校供圖
平山道小學:智慧賦能,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
走進平山道小學,“紅領巾”講解員們正在為觀摩團介紹學校的心愿兌換柜。依托五育學生評價系統,平山道小學精心打造了“151”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線上展開全程、全面、全員的過程性記錄與動態評價,線下通過心愿兌換柜方便學生積攢成長值兌換獎品,軟硬一體化,實現評價激勵體系閉環,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
在語文課堂展示環節,教師利用訊飛星火大模型生成數字虛擬人,引導學生通過多輪對話進行情境交流,在實際運用中鞏固課上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培養表達和辯證思維能力。這種智能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使課堂教學從單向傳授轉向師—生—機多元互動。
作為一所以科技與生態教育為亮點的學校,平山道小學構建了涵蓋自然科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藝術創作等領域的多元化社團體系,為孩子們搭建了探索未知、追逐夢想的舞臺。圍繞科學教育,老師向觀摩團詳細闡述了如何借助訊飛美麗科學教學平臺進行高效備課,打造“高效、有趣、創新”的科學課堂。她表示,該系統不僅創新了知識呈現方式,更形成了“問題—探究—反饋”的閉環學習生態,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讓科學素養培養真正落地課堂。
在智慧體育建設方面,學校通過智慧體育系統打造安全、科學、智能、高效的課程體系,以數據驅動守護孩子健康運動、快樂成長。
第二新華中學智慧操場。學校供圖
第二新華中學:筑牢智能教育新底座,打造生成式AI新生態
第二新華中學重點向觀摩團介紹了學校“數字基座+生成式AI”雙擎驅動的數字化轉型模式。數字基座是學校“數據驅動治理升級”的核心載體,依托低代碼引擎與星火大模型能力,通過整合教學、管理、學生成長等全場景數據,基座能夠賦能教師管理減負,支撐自主創編應用,并為學校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在學校的數據中心走廊,教師全息畫像、智能應用創編平臺、星火教師助手、星火講評、AI課堂實錄與分析、星火智能批閱機等產品應用成為焦點。課前,星火教師助手能夠幫助教師快速生成結構化的教學設計框架和互動課件,釋放更多精力用于教學創新和學生成長;課中,星火講評、AI課堂實錄與分析等工具可以實現理科題目的分層講評和中英文作文的智能批改,并通過無感捕捉師生語音、板書等教學行為,完成全場景智能解析;課后,星火智能批閱機的投入使用讓作業批改更加高效、精準,推動面批輔導覆蓋率大幅提升。
教師說課環節,學校全景式呈現了“AI+學科融合”的創新實踐:通過AI閃繪、多模態交互、智能設計工具,并結合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為師生提供高效、趣味化的美育實踐工具;依托物聯網技術構建的智慧農場勞動教育體系,實現從種植到收獲的全流程數據追蹤;智慧操場通過AI視覺技術,完成運動姿態實時分析與成績自動評測;化學課堂創新采用“虛實結合”實驗模式,既保障了實驗安全,又提升了探究深度……這些實踐生動展現了學校教育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智能驅動的系統性升級。
第四十一中學作《數智賦能育見未來》主題報告。學校供圖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智領精準教學新范式,賦能智慧教育新生態
四十一中在十余年的智慧教育探索中,構建起獨具特色的“揚帆志達三個3”模式,即以數據驅動貫穿“三大模塊、三個環節、三大場景”,實現教育全鏈條升級,讓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深度融合,真正落實因材施教。
分享環節,學校作《數智賦能 育見未來》主題報告,詳細介紹了如何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推動課堂教學精準施教、學習路徑自適應匹配、教研模式循證轉型,形成“數據采集—智能分析—精準干預”的教育新生態。
在體育館觀摩區,學校集中呈現了六大AI教育創新應用場景:依托星火智能批閱機,實現日常作業到階段性評估的全場景數據無感采集,讓課堂教學有數可依、教學管理有據可查;通過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形成精準多維的學業評價報告,幫助教師制定靶向教學策略,為學生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基于日常練習與測評數據的智能分析,為每名學生定制專屬個性化學習手冊,實現從統一教學到精準幫扶的轉變;依托AI聽說課堂,構建了覆蓋英語聽說全場景的智慧教學體系;借助AI課堂實錄與分析,形成“AI診斷—導師指導—靶向改進”的閉環路徑;通過智慧體育應用,實時監測學生運動數據,實現體育課程的科學化、數據化教學管理。
2023年6月,河西區攜手科大訊飛啟動智慧教育建設項目,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教育治理模式、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此次活動全面展示了河西區探索“AI+教育”的豐碩成果,為全國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隨著大模型技術與教育場景的深度耦合,未來,教育將邁向更加智慧、公平、個性化的新階段,讓“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照進現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陳欣然)
作者:陳欣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