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8日訊(記者 閆軍)“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尋找確定性機會,當下的可投資產中,股票投資是較好的選擇。”4月28日,寧泉資產執行董事楊東現身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上海場,期間,他開宗明義闡述了對權益市場的看法、變局中的主線以及“種田式”投資理念。
楊東近年來頗為低調,作為價值投資大佬,此次罕見發聲自然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在“見證歷史”成為高頻詞的今天,不確定性如同遮擋在投資者面前的層層迷霧,如何穿越這層迷霧,尋找確定性機會?
楊東最新觀點一覽:
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尋找確定性機會,當下的可投資產中,股票投資是較好的選擇。目前投資中國股市,會比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等資產的回報更好。
尤為看好內需主線,尤為關注提振內需、政策發力等方向來尋找標的,回避低端、產能過剩的出口企業。
“種田式”投資,那些高分紅、經營穩固、商業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在楊東眼中,就是值得投資的良田。
如何控制風險?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太貴的不要買,學會利用衍生品工具。
一句話給不出操作建議,投資是挺專業的事情,沒有足夠的歷練,還是要謹慎一點。
樂觀看待權益資產的投資機會
圍繞著“可為”這一主題,楊東直指本質,當下的可投資產中,股票投資是較好的選擇。目前投資中國股市,會比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等資產的回報更好。
這種相對優勢不僅體現在潛在回報率上,更源于中國股市的結構性變化——隨著市場深度和廣度的拓展,投資者能夠找到更多被低估的優質標的。在他看來,當前環境下,遵循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完全可以實現“可為”,即獲得令人滿意的風險調整后收益。
變局時代的兩大關注主線,尤為看好內需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科技創新、國際環境變化、經濟產能過剩、資本市場的變革等諸多議程之下,楊東將目光投向了國際貿易格局。
楊東指出,中短期來看,貿易摩擦的演變軌跡至關重要。要觀察此后會如何演化,最終雙方達成何種新平衡。最終“雙方多多少少都還是需要有妥協的,否則雙方都承受不起”。
這意味著,未來要達成平衡不一定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調整的過程,投資者需要密切觀察其中的變化與機會。
內需提振政策構成第二條主線。楊東預計,政府將出臺“強有力的提振消費、拉動內需的措施”,這將對股市創造諸多機會。他特別強調,要圍繞政策發力的方向尋找標的,同時適當回避出口占比高、尤其是低端過剩出口產能的企業。
從更長期的角度,楊東提及對國運走向的思考,比如中國崛起的同時,有什么樣的智慧控制沖突,能否形成良性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楊東雖然重視宏觀分析,但明確指出“做投資更多的還是從微觀角度”。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尋找、分析,但真正重要的還是在微觀的地方。
“種田式”投資與構建安全邊際
“種田式投資”理念生動詮釋了楊東的價值投資方法論。他介紹,這一比喻強調投資應像農夫耕作一樣,專注于企業內在價值的成長,通過增值和分紅獲得回報。
在實踐中,“良田”具有幾個鮮明特征:高分紅提供穩定現金流;經營穩固確保業務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清晰良好則降低了判斷難度。
“種田對應的就是打獵,打獵就是一種交易,是賺別人的錢。”那些高分紅、經營穩固、商業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在楊東眼中,就是值得投資的良田。
安全邊際是楊東投資哲學中重要的部分。早在2021年市場狂熱時,楊東就重點強調安全邊際。在當下,世界變化加快,黑天鵝事件頻出,楊東坦言,沒有很好的辦法預測未來。但是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這幾年的市場動蕩一定程度上創造了投資的機會,至于如何控制風險?楊東提出了構建安全邊際的三重保障:
首先是,待在自己的能力圈里。“不熟的不做,沒有把握的盡量少做”。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守住能力圈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有效方式。
其次是估值紀律。即“太貴的不買,或者等待機會,等到夠便宜了再買”。
第三是金融工具運用。楊東提到可轉債等工具的風險控制價值。
“先為不敗,然后求勝”,濃縮了楊東的風險控制哲學。在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中,楊東表現出鮮明的專業主義立場,“投資還是挺專業的事情,表面看起來門檻挺低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歷練,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