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推薦2025年第二季度“龍江好人”候選人公示
按照省文明辦“龍江好人”候選人推薦工作要求,依據評選標準,市文明辦堅持正確導向、面向基層、優中選優、公平公正的原則,經基層推薦、綜合審核,擬推薦8名同志作為綏化市2025年度第二季度“龍江好人”候選人,現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5年4月28日—2025年4月30日。如對公示人選有不同意見,請于公示期間反映。反映情況要客觀真實,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須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應署名并提供聯系方式。受理電話:0455-8386241。
綏化市文明辦
2025年4月28日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們的事跡吧
平凡中彰顯擔當
用愛與責任書寫基層故事
徐念念,女,1989年12月生,中共黨員,綏化市北林區紫來街道紅旗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從事社區工作已經第9個年頭了。9年里,她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以滿腔的熱情,幫助困難和弱勢群體,以社區工作者的滿腔熱血,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使命。
徐念念的身影踏遍轄區的每一個角落,一心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她始終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樂于奉獻,將百姓之心、他人之心視為己心。自到社區工作以來始終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把盡心盡力為群眾辦事作為工作目標。在平時的工作中,事事、處處、時時都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她始終把自己看做是黨組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與紐帶,經常帶領社區干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生活情況。9年來,徐念念憑著踏實的足印、執著的精神、奉獻的情懷,全力奮戰在基層一線,她把全部的經歷和滿腔的熱情都投入到她最鐘愛的基層社區事業上,在平凡中彰顯擔當,用愛與責任書寫基層故事。
四十年堅守剪紙初心
剪紙人書寫非遺華章
付清超,女,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海倫市傅氏剪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02年,付清超成立個人剪紙工作室,從事海倫剪紙的設計研發、藝術展覽、私人訂制和教學培訓,工作室有注冊商標“傅清超滿族剪紙”,獲評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付清超秉持著“敬業奉獻、傳承創新”理念,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戰略,以技藝傳授助力就業增收。他多次深入鄉鎮,開展公益剪紙技能培訓,手把手指導農民學習剪紙技藝,幫助他們掌握謀生技能,拓寬收入渠道。截至目前,已累計舉辦近20期教學培訓班,培訓學員超1500人次,讓100多位農民在農閑時通過剪紙創作增加家庭收入。
在40余年的藝術實踐中,付清超創作剪紙上千幅,50余幅作品榮獲全國工藝品交易會“金鳳凰”金獎等各類獎項;2018年作品《富貴旺財圖》由全國人大作為新年禮物贈送法國國民議會;2020年,作為黑龍江省代表項目,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示活動,為海倫剪紙在國際和國內的頂尖舞臺上作出了精彩的展示。因其在海倫剪紙傳承發展中的突出貢獻,付清超獲得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龍江技術能手、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龍江大工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各類榮譽及稱號達20余項。
用愛澆灌青禾 用奉獻詮釋人生
關成文,男,1969年6月生,綏棱縣第一中學教師。曾獲省師德先進個人、省教學名師、省高層次人才等榮譽稱號。他從教34載,始終堅守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用滿腔熱忱詮釋“愛崗敬業”的深刻內涵。他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并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他堅持每天早上6點到校,晚上10:30點以后回家,四季交替,往返奔波,甘于奉獻和付出。2023年那一年,高考臨近,他卻身患重感冒,連續的發燒、咳嗽,他用沙啞的聲音給學生講解每一道習題,當年高考班級有7名學生斬獲單科滿分。歷年來,他所育學生有數十人考入清北等頂尖985名校,百余人進入211等頂尖學府,連續3屆班級全員升入“雙一流”高校。
他深耕德育沃土,以“賞識教育”激發學生潛能。他踐行“獨行速,眾行遠”理念,通過“師徒結對”培養青年教師,培養的青年教師很快成長為學科骨干。作為學科帶頭人,他牽頭打造教研共同體,推動全校生物學科建設工作,形成“老帶新、強帶弱”的良性發展格局。
以稅為業書赤誠 平凡崗位譜芳華
袁寶蓮,女,1977年8月生,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海倫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副分局長。自2000年參加稅務工作以來,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納稅服務標兵”等榮譽稱號。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她牽頭梳理辦稅流程30余項,推動“一窗通辦”“線上辦結”覆蓋率提升至90%,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間縮短20%;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中,她精準輔導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累計為轄區企業減免稅費上億元;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期間,她帶領團隊取得營商環境考核“全地區前三”的好成績。
在國地稅合并期間,她因表現突出獲得黑龍江省稅務局“嘉獎”;疫情期間,她利用“非接觸式”服務模式,組建線上服務團隊,為企業辦理線上業務3000余筆;在推廣非接觸辦稅期間,她設立“愛心專窗”,服務對電腦、手機操作不熟悉的辦稅群體千余人。
為精準落實各項減免稅政策,她帶領團隊累計為1700余戶納稅人共計退稅費31915萬余元;24小時電話暢通解答納稅人個稅改革咨詢,累計為納稅人、繳費人答疑千余次;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她落實“政策直通車”“稅企互動”等舉措共惠及納稅人900余戶;所帶領的青年集體于2020年獲得省級青年文明號榮譽。
女教師扎根鄉村14年
點亮鄉村教育希望
孫巍夢,1985年5月生,中共黨員,青岡縣昌盛鎮中心小學校教師。2011年通過特崗教師招聘投身青岡縣昌盛鎮中心小學教育事業,現任語文教師兼學年組長。她先后榮獲 “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馬云鄉村教師獎” 等多項榮譽。
初入崗位,鄉村教育資源匱乏、學生家庭復雜,可看到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神,孫巍夢毅然選擇堅守。特崗三年間,她潛心提升教學水平,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以扎實專業與教育熱忱,為鄉村教育奠基。
隨著教齡增長,她格外關注留守兒童內心。不僅給予物質幫助,更注重精神關懷。她以身作則參與慈善,創新環保教育;在班級管理上設立多元職務,培養學生責任感;課余通過家訪、談心了解學生,自學心理學疏導情緒,還耐心勸解離異邊緣家長,守護孩子成長。
孫巍夢積極投身教育改革,鉆研理論,關注教育動態,踴躍參與各級教學活動。她將所學融入實踐,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合作、情境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質量。
十四載堅守,孫巍夢始終牢記育人使命,未來她將繼續扎根鄉村教育一線,為鄉村孩子播撒希望,助力他們實現夢想。
愛心商家五年公益路
用愛心傳遞溫暖
曹洪成,1979年4月生,青岡縣立民社區金城一號小區尚原超市老板,兄弟聯盟義警成員。他用五年公益路,在社區傳遞溫暖,贏得廣泛贊譽。
2019年7月開辦超市后,曹洪成加入同心志愿服務隊投身公益。疫情三年間,物資緊張,他多次捐贈物資助力抗疫。同時心系社區貧困群眾,自掏腰包購置米、面、蔬果等生活物資,親自送到困難家庭,與群眾親切交流,了解需求、關心健康。
2023年12月,他加入兄弟聯盟志愿服務隊,持續奉獻愛心。春節前夕,積極參與慰問孤寡老人活動,精心準備年貨逐戶送達,陪老人聊天、打掃衛生,讓老人們在寒冬感受社會關愛。
日常生活中,曹洪成是鄰里熟知的熱心人。當小區獨居老人突發疾病、兒女又不在身邊時,他迅速趕到,將老人背下樓送往救護車,為搶救爭取寶貴時間,助老人轉危為安,獲居民稱贊。擔任義警期間,他風雨無阻巡邏,維護社區治安;遇鄰里糾紛,及時到場耐心調解,化解矛盾。
五年里,曹洪成捐款捐物超 1 萬元,參與志愿服務不計其數。他以平凡善舉,書寫不平凡的公益篇章,激勵更多人投身公益,讓愛心在社區不斷傳遞。
鉤織傳情助力就業
免費教學溫暖人心
伏曉東,女,1972年11月生,蘭西縣新民社區居民。通過網絡平臺用1296個作品免費教會了5.6萬人鉤織技藝。幫助部分年輕的寶媽,以及生活拮據的老人通過鉤織實現就業,將鉤織變成了一份可以養家糊口的事業。
公益直播,傳遞鉤織溫暖。偶然機會,伏曉東在直播中展示母親的鉤織作品,精美的手工藝品瞬間吸引眾多網友目光,大家對制作方法興趣濃厚。伏曉東敏銳察覺到這是個好契機,既能讓母親開心,又能傳承鉤織技藝,于是她的直播間變成了免費教學平臺,網絡世界中,伏曉東通過網絡直播以及短視頻,將鉤織手藝傳遞到遠方。
周邊鄰居聽聞,也紛紛上門求學。伏曉東和母親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技巧,在她們耐心指導下,不少鄰居從鉤織小白成長為能手,鄰里關系因鉤織愈發融洽。伏曉東發現,有不少觀眾對通過鉤織實現就業表現出了強烈的渴望。其中,有一部分年輕的寶媽,因照顧孩子無法外出工作,家庭經濟壓力較大。伏曉東了解情況后,主動與她們取得聯系,為她提供了更深入、更系統的鉤織培訓。母親的鉤針與伏曉東的鏡頭交織,織就溫暖網絡。伏曉東以質樸行動詮釋“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和母親一起傳遞人間至善與生活熱愛。
七旬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
用愛撐起全家的一片天
王麗華,女,1954年2月生,蘭西縣新生社區居民。2020年3月兒媳在下班途中,遭遇一場嚴重的車禍,她騎行的三輪車被一輛出租車追尾,送醫后,醫生說顱腦受傷,存活希望不大,王麗華卻堅決要做手術,她說:“無論如何都要救她,不管啥樣,只要她活著就好”。最終兒媳的命是保住了,但卻癱瘓在床成為植物人,面對因手術欠下的債務以及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兒子,王麗華毅然扛起家庭的重擔,為了方便照顧兒媳,王麗華在蘭西縣新立社區學府現代城租住一個20平米的車庫,并鼓勵兒子外出務工償還債務,一家人同心協力,克服生活的磨難。
王麗華成了租住小區里最忙碌的老人,每天一大早起來先做飯,然后送孫子去上學,再急匆匆往家趕照顧兒媳。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兒媳,她在兒媳床邊放了一張小床,作為陪護床。兒媳的餐食需要打成流食來喂,她要考慮到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還要給兒媳理療、做語言康復訓練,細心的王麗華一樣不落,日復一日地耐心陪伴兒媳和她輕言輕語的聊天,只為能看到兒媳哪怕一點點的進步。5年來,王麗華,這位普普通通的母親,以超乎常人的勇氣挺身而出,用日復一日的堅持,為一家人撐起了生活的希望,為患病的兒媳撐起一片天。
來源: 綏化宣傳、綏化廣播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