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幫扶促提升,勞動教育結新果
為深入推進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師提升勞動學科教學教研能力,助力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4月22至24日,走進惠州教研幫扶活動中小學勞動學科在龍門縣舉行。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惠州市教育局承辦,龍門縣教育局協辦。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梁惠燕、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林曉潔及其團隊、惠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曾鵬輝、惠州市各縣區勞動學科教師代表及龍門縣義務教育階段勞動學科教師共250人參加活動,活動分兩個會場進行,主要包括集體備課、課堂展示、專題講座、成果分享等內容。
在龍門縣龍田第一小學,中山市三鄉鎮光后中心小學劉貴夏老師帶來展示課《紙巾筒,巧變身》,課程聚焦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意培養,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將紙巾筒變成實用小物或精美裝飾,充分體悟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龍門縣龍田第一小學鄭安娜老師及教學團隊項目組帶來一節創新的勞動項目式展示課《知"稻"計劃》,老師們帶領學生走進種子科普基地,參觀考察育種生產線,參與傳統插秧,體驗現代農業先進技術,體悟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夢"的家國情懷。中山市三鄉鎮光后中心小學黃敏莊老師作專題講座《聚焦五育融合,深耕勞動實踐——學科融合下的勞動教育新視野》。聚焦五育融合,重點介紹了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的經驗,為老師們打開了全新的視野。惠陽區沙田鎮東明小學杜銳明校長、惠州市惠城區金山湖小學校校長李彩容、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學教師林惠嬋分享了學校在勞動教育方面的探索經驗和成果。
▲中山紀念中學劉貴夏示范課《紙巾筒,巧變身》
▲龍門縣龍田第一小學鄭安娜展示課《知稻計劃》
▲黃敏莊專題講座《聚焦五育融合,深耕勞動實踐——學科融合下的勞動教育新視野》
▲惠陽區沙田鎮東明小學杜銳明校長分享成果
▲惠州市惠城區金山湖小學校李彩容校長分享
▲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學林惠嬋老師分享
龍門縣第一中學會場,中山紀念中學黃冰洋老師帶來非遺絨花制作課程《匠心獨運:“扭”承非遺之韻》,讓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了勞動的收獲。龍門縣第一中學伍菲菲老師展示了勞動實踐課程《聞香識藥:制作香囊》,讓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傳統技藝,更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深刻體會到勞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沈微微老師作專題講座《勞心創物,育德鑄魂——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勞動教育實踐》,展示了中山紀念中學在“家校社”協同育人方面的實踐成果。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中學校長王善剛、惠陽區第一中學教師張哲凌、博羅縣育英學校教師黃玉璇分享了他們的勞動教育成果,為在場教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黃冰洋示范課《匠心獨運:“扭”承非遺之韻》
▲龍門縣第一中學伍菲菲展示課《聞香識藥:制作香囊》
▲中山紀念中學沈微微專題講座《勞心創物,育德鑄魂——中山紀念中學教育集團勞動教育實踐》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中學王善剛校長分享
▲惠陽區第一中學張哲凌老師分享
▲博羅縣育英學校黃玉璇老師
本次活動在校內外協同、課內外貫通、跨學科整合開展勞動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充分展示,省級送教團隊、惠州教研團隊以及觀摩的教師們圍繞勞動的課程目標定位、課程項目設計、課程形式創新等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進一步激活了惠州勞動教育教研團隊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加深了中山與惠州兩地在勞動教育教研方面的交流。梁惠燕在總結時提出,要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意義與使命,找準各學段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和豐富勞動課程的實施樣態,因地制宜開發勞動項目、以生為本設計勞動課,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生態,充分發揮勞動實踐育人的作用與價值。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