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胡茜茹)為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4月25日—26日,新時代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現場會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勞動教育創新發展展示交流會在浙江省嘉善縣舉行。本次活動以“生態綠色·嘉韻勞育”為主題,來自全國的教研專家與教師通過理論研討、實踐觀摩與基地考察多重形式,共同探索中小學勞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于發友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要深刻認識勞動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勞動教育可樹德、增智、健體,亦可育美。嘉興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朱軍一表示,勞動教育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催化劑,是連接個體、承載社會進步與文化傳承的紐帶,要共同探索勞動教育發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徑。
會上,全國各地的勞動教育模式令人印象深刻。浙江省嘉興市構建“市—縣—校”三級教研體系,以海寧實驗小學“田間到云端”數字化勞動實踐為樣本,推動農業生產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上海市青浦區依托濕地資源開發“智創生態勞動”課程,學生在濕地保護、現代農業等場景中深化勞動價值認知;蘇州市吳江區整合智能制造、非遺手工藝資源,打造“勞動+文化+科技”全景育人網絡,形成“全域·全鏈·全景”教育生態;內蒙古呼和浩特提出勞動教育數字化動態評估機制;山東日照以“1357”教研模式破解鄉村勞動教育師資瓶頸,為區域協作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
在教學展示環節,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天妃小學教師高建指導學生優化馬達產品的設計。學校供圖
在勞動項目教學展示環節,朱芳芳、高建、徐德亮三位教師圍繞“動手動腦有創新——馬達的利用”勞動項目,在認識馬達、設計馬達產品、制作馬達產品三個任務實踐中充分體現勞動教育與工程思維的融合。許夢娜、沈燕、李能能三位教師設計了“中國盤扣制作”項目,從設計到成品全程實踐,引領學生在傳統手工藝制作中感受勞動之美。邵青蓮、李賢梅、錢曉蕾三位教師則展示了“有始有終有收獲——花卉繁殖”,通過花卉播種、分株、扦插技術教學,涵養有始有終的勞動精神。
同時,各地教師聚焦“探索手冊”的深度應用,提出以校本化手冊串聯家庭、校園、社會三類勞動場景,構建“基礎—綜合—創新”梯度化實施框架,推動勞動教育從零散活動向系統化課程轉型。
此外,與會人員還赴相關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實地調研,進一步推動勞動教育從“課堂”邁向“田野”,助力生態綠色理念落地生根。
作者:胡茜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