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小波 記者 王志鵬)暮春的晨光灑在安徽省銅陵市特殊教育學校嶄新的實訓洗車車間,13歲的聽障少年小星(化名)正熟練地操作著高壓水槍沖洗車輛。從最初辨認汽車部件到如今獨立完成洗車流程,這個曾經羞于與人交流的孩子如今眼睛里閃著光:“我想開一家自己的洗車店。”
這是銅陵市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結出的碩果,也是銅陵市破解殘疾人就業難題的生動縮影。
2023年,銅陵理工學校與銅陵市特殊教育學校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打開了特殊教育傳統模式的“口子”,通過“人籍分離”模式讓特教學校培智職高班的學生既能學習實用技能,又能保留特教學校的生活化教學場景。
在特教學校的面點教室里,銅陵理工學校面點教師向春艷握著搟面杖演示起酥技法時,將面團發酵的溫度曲線、包餡手法的力學原理轉化成朗朗上口的口訣,而扎根特教多年的呂春燕,則像個細致的“翻譯官”,把這些專業知識拆解成視覺卡片、觸覺教具,甚至編成手指操,提升培智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對“主教+輔教”的搭檔,默契配合指導學生熟練掌握技能要點。
為了更好地幫助殘障學員就業,銅陵理工學校還聯合當地殘聯、人社部門及企業,共同量身定制“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創業孵化”全鏈技能成才之路,圍繞電子商務、無人機操作、徽廚技藝等適殘專業,與京東云共建電商直播實訓中心,43名學員通過系統培訓已經獨立完成農產品帶貨、手工藝品推介。在此基礎上,銅陵理工學校憑借殘疾人職業教育的創新成果,通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評審,獲評“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
“未來我們將引入國際認證體系,讓銅陵經驗走向全國。”銅陵理工學校黨委書記管清華表示,該校計劃投入資金擴建智能制造實訓中心,新增工業機器人運維等前沿專業;深化長三角校企合作,共建國際認證體系;開發“云職教”線上平臺,利用VR技術惠及行動不便群體。
“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標準化、專業化支撐,是落實‘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的重要實踐。”該市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銅陵市將持續探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職業教育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引領”,“職教”“特教”相向而行,雙向發力,為特殊職業教育改革繪制出一份“地方樣本”。
作者:徐小波 王志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