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日前,家住常州市天寧區博愛路王家村的王女士(化姓)向現代快報(報料郵箱:xdkb123@163.com)“快快幫”欄目反映,她居住的小區非機動車庫幾年前遭遇了一場火災,已經面目全非。隨著老小區改造工程啟動,原本以為車庫能夠恢復使用功能,但沒想到只是將外墻涂刷了一遍,車庫仍然處于荒廢狀態。“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讓車庫恢復使用,消除安全隱患。”王女士說。
現場探訪:外墻嶄新,內部狼藉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女士反映的燒毀的車庫,位于王家村5號樓一樓。從外部看,車庫已粉刷一新,蓋著藍色的彩鋼瓦,中部是黃色的墻面,底部涂了黑色的涂料,周邊地面干凈整潔。
然而走進車庫內部,則是另一番場景:有明顯火燒過的痕跡,頂部和墻面都熏成了黑色,一排燒黑的衣架掛在上方。
地上滿是垃圾,木板、塑料袋等雜物橫七豎八地擺放著,二三十輛燒毀的自行車、電動車車架倒在兩側。
“小區車庫2021年遭遇火災,當時消防車來了好幾輛。”王女士告訴記者,火災過后,居民們一度擔心再次發生安全事故,一直盼望車庫能盡快修復。然而幾年過去,老小區改造雖然做了,車庫的內里卻毫無改變,“就是刷了個墻,里面的燒毀物都沒動。”王女士無奈地說。
現場還能看到,一些居民的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口、樓前空地,有的居民甚至從高樓上飛線下來給電動車充電,裸露的電線在風中飄蕩,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我們也知道飛線充電不安全,可是沒有辦法,車庫不能用,大家只能想辦法自己解決。”一位正在給電動車充電的居民無奈地說。
居民訴求:修復車庫,消除隱患
“老小區改造是件好事,我們都盼著改善生活環境。”王女士表示,“但如果只是做表面功夫,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安全隱患反而更大。”
不少居民反映,小區住戶以老年人和家庭為主,電動車成了他們出行的重要工具。車庫無法使用,電動車無處安放,嚴重影響了小區的整體環境和安全秩序。
“我們希望把燒毀的車架清理掉,把車庫內部徹底修繕好,恢復成可以安全停放和充電的場所。”一位張姓居民說,“不要求豪華,哪怕簡單修復一下,能夠遮風擋雨、安全充電就行了。”
還有居民提出,希望能設置規范的電動車集中充電點,避免飛線充電,減少火災風險。“我們小區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老人們不懂怎么處理這些,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希望街道和社區能夠重視。”
街道回應:將組織協調,盡快解決問題
針對居民們的訴求,現代快報記者聯系了天寧區天寧街道。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家村5號樓的車庫屬于小區的公共部分,該小區由物業公司管理,維修需要動用公共維修基金,但此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通過,因此車庫維修始終未能有進展。
“外墻是老小區改造中統一粉刷的,并不是面子工程,是整體環境提升的需要,初期確實以美化外觀為主,但對于火災遺留問題,還是需要業主與物業進一步溝通。”這名工作人員介紹,此前街道已經做了相關工作,物業對部分居民的財物損失進行了賠付,但要維修恢復車庫的使用功能,需要業主同意使用維修基金或者自籌費用。下一步街道將繼續組織社區、物業和居民代表,由物管會牽頭幾方進行協商,盡量滿足居民的訴求,盡早啟動車庫的修復工作。
此外,對于目前存在的電動車停放和飛線充電的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大整治力度,并做好引導工作。王家村小區所在的北直街社區也呼吁居民暫時不要飛線充電,注意用電安全,避免再次引發火災事故。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陸文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