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清晨,貴陽觀山湖區朱昌鎮金湖路東側人聲鼎沸,隨著朱昌片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項目分房工作正式啟動,這個總投資超31億元、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的民生工程,正式向社會大眾交出一份溫暖答卷。
“建的真漂亮!”在小區入戶大門處,前來參加分房的居民看著眼前嶄新的小區難掩激動。透過航拍畫面可見,17棟現代風格高層建筑錯落有致,3.5萬平方米綠化景觀與喀斯特地貌相映成趣,幼兒園、日間照料中心、文化圖書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走進社區內,2287個智慧停車位,無障礙通道全區域覆蓋,一個現代化的居民小區儼然已初具規模。
“不僅施工周期緊張,要攻克的技術難題也不少。”為了打造高標準房屋,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家”,建設期間施工單位下了不少功夫。對此,施工方中鐵八局三公司項目負責人戴明表示,朱昌項目所處的喀斯特地貌區,地下巖層呈現獨特的“千層酥”地質結構,施工過程中遭遇的溶洞塌孔率高達42%,單樁最大鉆深突破47.32米,相當于向下挖掘16層樓的高度。在施工初期,復雜的地質環境給團隊帶來嚴峻考驗——地下水位最淺處距地面僅1.9米,個別樁基處理耗時超過168小時,施工團隊如同在“地質迷宮”中尋找突破口。面對如此復雜的地質挑戰,項目技術團隊展開了系列技術創新:針對富水溶洞地層采用“旋挖鉆+全鋼護筒跟進”組合工藝,成功攻克了巖溶區樁基施工難題,為同類地質條件下的超深樁基施工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在主體施工階段,通過“鋁模+爬架”工藝與BIM全周期模擬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了“4天一層樓”的建造速度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團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裝配式建筑結構中疊合板安裝關鍵技術研究》、《提高磷石膏條板安裝拼縫合格率》成果,已成功申報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以前住的老屋下雨就漏,現在有電梯有活動室,社區服務站就在樓下。”小區內,首批到場的居民正用手機拍下新居樣貌。作為當地民生工程代表項目,項目團隊以過硬的施工實力助力群眾居住生活環境改善,進一步提升廣大群眾幸福感和歸屬感。
今年以來,貴陽貴安認真落實中央政策“組合拳”,全面推進“一圈兩場三改”戰略部署,用好政策、資金、資源全面深化城市更新工作,出臺2025年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方案,計劃投入超460億元實現83.57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380萬平方米城中村更新、247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煥新等目標。未來,該小區可解決周邊1796戶居民分戶安置回遷任務,對于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促進意義。(王正錄|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