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涔汐
學員提問,孩子總是把別人想象成惡人,我該怎么辦,以下是詳細咨詢情況:
這幾天,我覺察到自己的心又跟著孩子的狀態跑了,接到老師電話我就焦慮,不能很好的安住自己的心。
昨天兒子在學校把同學拖著走,別的班一個老師看到后,拿起一根棍子跑來大聲吼道要求他放手。
當時引來很多同學圍觀,兒子覺得自己丟人了,有些情緒激動,跟老師對抗,還說老師多管閑事。
晚上我問兒子怎么回事,兒子說:
我在跟同學玩,老師不知情就惡狠狠地跑來要求他放手,還惹來那么多同學圍觀。
兒子認為他很無辜,很丟面子,所以當時內心委屈,情緒激動就頂撞了老師。
我嚴肅地說:
首先我們要看到老師是出于對你的關心、擔心,至于老師當時不知情,我們是不是可以跟老師解釋呢?你這樣頂撞老師是很不好的行為,對老師恭敬心在哪里?明天去跟老師道歉去。
我這樣說教讓兒子無法接受,他大聲反駁:
不可能,你們都說是我的錯,我做啥都是錯的。
兒子說著說著情緒激動起來,然后吐槽他在學校一點不開心,他做啥都不對,老師們都針對他。
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惡人,都跟他對著干,傷害他。
兒子情緒激動,我也成功被他帶偏,脾氣上來了覺得他不可教,后來我覺察到自己心還是很不穩。
當下也沒智慧更好的去引導孩子,先選擇沉默。
以上是學員困惑。
請問涔汐老師,我該如何引導我的兒子呢?
首先,你要看清楚你兒子現在是什么心態?
是覺得委屈,是覺得老師在傷害我。
他現在最需要的是呵護,是安慰,是讓父母站在他的角度,共情他的感受來批評老師,錯的是老師,這樣他才覺得父母是愛我的。
如果你沒有安撫到孩子的情緒,沒有讓他從委屈的情緒中走出來,你說什么他都會拒絕傾聽,這個時候你們的交流是無效的。
那我們到底怎么跟孩子溝通呢?以下是引導:
寶貝,媽媽知道你很委屈,媽媽曾經在學校里也被老師冤枉過,那個時候當著全班人的面啊,當時我耳根子都火辣辣的發燙。
因為我覺得太委屈,太傷害我的自尊心了,老師太不考慮我的感受了,這個老師不是好人,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你被冤枉,內心太難受的感受了。
你的感受媽媽經歷過,你的委屈媽媽承受過,你的自尊心受傷媽媽都體驗過了,媽媽抱抱你。
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父母跟我站在一起,我們是一路人,他會體會到媽媽的愛,他相信媽媽愛他。
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他,這個太重要了,這決定了你后來的開導他是否能聽進去。
接下來繼續開導:
媽媽給你講2個故事,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兩個同學在一起玩兒,一個男生開玩笑推搡了另外一個男生,那個被推搡的男生沒有站穩摔倒了,后來腿骨折了。
結果意外受傷的那個男生父母來到學校鬧事兒,最終推搡的男生的父母負責了對方的所有醫療費。
兩個本來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兒從此關系破裂了,這件事兒給學校領導們、老師們,雙方父母們,還有兩個孩子帶來太多煩惱。
還有一次,我們班同學之間貪玩兒追打,追玩兒中有一個同學把頭磕碰出血了,也有孩子們沒輕沒重推搡讓其他孩子受了重傷的。
這個意外結果受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雙方父母,另外因此給學校來帶麻煩,導致相關老師受罰。
其實剛開始呢,同學們關系好玩耍,根本就沒有害人之心,未曾想過給任何人帶去麻煩。
但是為何最后卻演變成這么重的意外傷害事件,給老師、領導,給父母惹來麻煩呢?
就是因為小孩子在玩兒的時候,沒有掌握分寸,沒輕沒重,因為大意而發生各種意外。
如果當初老師看到大家行為可能惹來后續的意外事故發生,及時制止了,那么就沒有意外發生了。
那么這個老師是不是這個兩個孩子,兩個家庭的“貴人”對吧,因為他阻止了一件意外事故的發生啊。
所以,我們看看,老師為啥當時激動地制止你的行為呢?
因為他擔心你們的行為沒有分寸,傷害了自己啊,他擔心你們因為沒有分寸出現意外事故啊,或許剛好你不小心把其他孩子拖著受傷了怎么辦呢?
這豈不是重演了媽媽以前學校同學玩樂發生的意外事故的悲劇呢?
如果當初有個老師像昨天阻止你拖拉其他的同學的老師一樣站出來制止呢?是不是就避免了一場傷害意外事故呢?
所以呢,你站在這個角度去看看,老師及時出來制止你對不對呢?或許剛好下一步你不小心傷害了那個同學呢?
他并不是批評咱們,而是善意地防止你們出現事故啊。那如果你經歷過這種意外事故發生,你是老師,你還覺得老師有錯嗎?
老師的并不是故意冤枉你,不讓你們玩耍,老師是擔心你的這種沒有分寸的行為讓其他同學無意間受傷了,這樣你還要承擔責任。
我們還要掏錢,你看看老師是不是太負責任啊,太為你著想了啊。
所以啊,我們看問題啊,多想想為啥老師這么做呢?為什么老師這么嚴肅看待這件事兒呢?
其實啊,是他恰恰太負責了啊,是他太想保護好你們不受傷了啊。這恰恰證明這個老師愛你們啊,對你們負責啊。
咱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看看老師的發心,不要被表面語言迷惑了我們的雙眼,去在門縫里看同學們,看老師。
我們一換位思考,就會發現原來人家這么做,不是瞧不起咱們,不是針對咱們,恰恰是愛我們,保護我們。
智慧的人是學會通過表面現象看清本質,看別人的發心。
不智慧的人呢,用情緒來看問題,就永遠被自己的情緒遮住了自己的慧眼。
我們要學會冷靜換位思考看問題啊。
以上才是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通過孩子經歷的這一件事件,啟發了孩子換位思考,今后孩子長大了,會牢牢記住這件事兒:
不要情緒化自以為是去看待別人,冷靜下來換位思考,我們才能去看清問題。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理智,睿智,而不是自以為是地站現在門縫看扁人,性格狹隘,脾氣暴躁。
教育太考驗父母的智慧了,如果父母沒有智慧,面對孩子拋出來的問題,只有焦慮。
但是如果你有智慧,就會發現,孩子拋出來的問題,卻是教育的機會。
如何成為智慧父母呢,來聽我們的【智慧父母】課程啦。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眾號(id:zhangcenxi99),一個讓你增值的地方,個人微信:zhangcenxi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