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先生(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是當代著名作家,一生筆耕不輟,共出版了180多部著作,總計超過3500萬字,成功地讓歷史、科學和名人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走進大眾。他的許多作品深受讀者喜愛,紀實文學代表作“紅色三部曲”填補了早期黨史在文學書寫領域的空白;膾炙人口的科幻經典形象“小靈通”早已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讀者參觀展覽
最近,“紀念葉永烈先生誕辰85周年暨葉永烈專藏捐贈展”正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本期新聞晨報《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走進上海圖書館東館的展覽現場,邀請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介紹這次展覽背后的故事,同時采訪了滬上文化界人士,請他們分享自己與葉永烈先生的交集。
“葉永烈專藏”首次集中亮相
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表示:“今年是葉永烈先生誕辰85周年、逝世5周年,‘葉永烈專藏’建立11周年。舉辦本次紀念暨捐贈展,表達對葉永烈先生的崇高敬意,并向葉先生的家人致以由衷的感謝,更重要的是讓讀者看到文獻原件,多角度、更全面地了解葉永烈先生為我國文化事業作出的貢獻。”
葉永烈參考圖書及名家簽贈本在透明的“藏書樹”中展示
據工作人員介紹:“自葉老逝世以來,經常接到讀者來電詢問‘葉永烈專藏’何時能向讀者展示,并熱情問候葉老家人的安康,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們希望通過這場展覽向讀者介紹葉老多個側面的貢獻,尤其是講述重要而大家以往不甚熟悉的內容,這也體現了手稿文獻獨有的文獻價值。”
2014年4月,時任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長的周德明得知葉永烈有意將創作檔案捐贈給上海圖書館后,馬上到葉永烈家中進行商談,并詳細介紹上海圖書館的手稿工作。在了解到創作檔案數量龐大后,上海圖書館決定定名為“葉永烈專藏”專門保存。當年4月底,即在上海圖書館舉行了“葉永烈專藏”簽約儀式。葉永烈生前共向上海圖書館捐贈了九千余件手稿、名人書信、采訪磁帶、檔案等。
展覽中呈現“葉永烈專藏”入藏過程的照片和資料
周德明還陪同葉永烈參觀了上海圖書館“葉永烈專藏”數字化項目工作室,葉永烈很滿意,撰寫了一篇《捐贈之后》發表在《新民晚報》夜光杯版面上。此外,上海圖書館還邀請版畫家為葉永烈創作了藏書票,當時有兩個版本的畫稿,區別在于畫面中的人物是否攜帶有相機。最終葉永烈選擇了有相機的畫面,認為這能夠代表他外出采訪的狀態。
周轉箱和葉永烈先生親筆寫的貼紙
葉永烈與上海圖書館約定,由上海圖書館提供周轉箱和“葉永烈專藏”專用文件夾,并刻制“葉永烈捐贈”印章一枚,每次由他親自整理文獻并鈐印后裝入周轉箱,分批轉運入藏。即收到上海圖書館編制的上一批捐贈清單后,確認無誤,移交新的一批。葉永烈認為這樣的流程很合理有序。
上海圖書館攝制團隊在葉永烈先生家中采訪營造大家的“書房、客廳、工作室”
本次展覽是“葉永烈專藏”的首次集中亮相,分為“堅持求真創作”“講好中國故事”“拓展科幻交流”三個部分,展出文獻類型包括了手稿、書信、錄音錄像帶、圖片。
讀者在參觀展覽現場拍照打卡
在這個展覽當中,有哪些場景可以供讀者在參觀的同時,可以進行深度閱讀、體驗和打卡呢?據工作人員介紹,手稿主題館的空間設計均由手稿部進行,其中包括中心位置的實物展區和讀者閱讀書寫區,為讀者營造“書房、客廳、工作室”的溫馨氛圍。空間內盡量輕量化搭建裝置,最大程度展示文獻和實物原件,讓每個場景和細節都“可閱讀”,有些實物甚至可給讀者觸摸和使用。各年齡段讀者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停留觀展和閱讀的理由,閱覽坐席也在不斷增加。
在葉永烈的紀念展中,展覽在展陳內容與閱讀空間的結合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主視覺區,以巨幅照片還原了葉永烈先生的“游泳池書房”,運輸“葉永烈專藏”文獻的書箱原件與《“葉永烈專藏”數字化項目安全細則》告示牌復制件還原了文獻捐贈與收藏保護的細節,同時還展示了關于葉永烈的報道檔案、手稿主題館策展工作筆記,展現捐贈者與上海圖書館為建設“葉永烈專藏”所開展的工作。
展覽現場播放葉永烈先生影像,講述家藏文獻的概況
策展工作筆記是此次展覽中特別新增的內容,讀者可以了解到一場展覽的誕生——不是簡單的展品陳列,而是有其敘述邏輯和方法,既適合專業研究者,又適合有興趣了解葉永烈作品的各年齡段讀者。將近萬件文獻在一場展覽中展示雖無法實現,館方希望通過遴選多角度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引發閱讀和研究的興趣,讓讀者們和葉永烈跨越時空地“見面”。
策展筆記他們眼中的作家葉永烈
作家、詩人韋泱曾經三次見過葉永烈,第一次是2016年沈寂先生追思會之后,登門拜訪葉永烈并送上會議資料,第二次是參加上海圖書館召開的一個會議上邂逅,第三次則是上海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籌備期間,參加了“文化人書房”的拍攝項目。
在韋泱看來:葉永烈去世時,媒體給他的定位是“科普作家”,他個人并不是很贊同。“我原來給報紙的文章標題用的是《葉永烈:不僅僅是科普作家》,因擔心給編輯造成麻煩,就改為《三見葉永烈》。”
據華師大中文系教授陳子善回憶:當年我是在徐家匯藏書樓認識葉永烈的,后來經常在藏書樓見面,各查各的資料。我去他家拜訪,見到幾乎一面墻都是錄音磁帶,(錄音磁帶)內容大部分未公布。
上海圖書公司老員工、版本鑒定專家陳克希記得自己曾陪同上官消波、韋泱一起去采訪過葉永烈。“這天,他身著大紅色羊絨衫,身體狀況相當好,健談,還與我們合影。想不到幾個月之后,他突然離世。”
2012年上海書展,葉永烈的講座活動,讀者在現場排起長隊等待簽售
葉永烈在《紅色的起點》書上簽名題詞
據書評人周洋回憶,2012年的上海書展上,他曾有幸請葉永烈在《紅色的起點》這部書上簽名題詞,成就一段難忘的書緣:
書展上,葉永烈給讀者簽名,他夫人楊老師在一旁給讀者蓋印章,夫唱婦隨,琴瑟和鳴。葉永烈對讀者很友善,有求必應,欣然提筆簽名題詞:“紅色的起點在上海”,這個題詞很有力量。
周洋告訴記者,葉永烈的寫作書小孩喜歡看,內中有很多生動的故事。如今,《葉永烈教你寫作》這本書,已經成為周洋孩子的案頭書。
紀念葉永烈先生誕辰85周年暨葉永烈專藏捐贈展:時間為4月23日至6月底,地點在上海圖書館東館四樓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