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弘 記者 余闖)近日,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啟動大會暨國際中文教育案例研討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85所高校教師代表參會。
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是專門面向研究生群體的全國性賽事。本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由華東師范大學承辦,哥倫比亞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協辦。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大賽組委會主任委員胡志平,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劉利,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顧紅亮,以及大賽主辦單位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賽事與合作部主任張雯,大賽支持單位、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副主任王濤共同啟動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國際中文教育案例大賽。
上海作為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已在全球35個國家(地區)承辦孔子學院(含漢語中心)40余所,為國際中文教育作出積極貢獻。顧紅亮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大賽以“數智賦能教學,中文聯通世界”為主題,是應對數字化時代教育變革的重要探索。期待大賽匯聚全球智慧,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提供可復制的“上海方案”,助力中華文化在全球語境中煥發新生。
當前全球中文學習需求持續增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學,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學習中文人數超過3000萬。胡志平在致辭中表示,國際中文教育是推動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將加快國際中文標準體系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教學實踐,助力全球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屆大賽分為四大賽道,包括聚焦智能技術應用的“智慧中文”賽道、探索職業領域融合的“中文+”賽道、提升跨文化傳播力的“故事中文”賽道,以及注重本土化創新的“海外本土”賽道,具有技術賦能、重塑教學模式,產教協同、貫通培養鏈條,全球聯動、推動文明互鑒三大亮點。
在隨后舉辦的“大夏智韻——國際中文教育新思維”校長報告上,錢旭紅和劉利分別以“量子思維看中文”“國際中文智慧教育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為主題,探討量子思維與國際中文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國際中文教育案例研討會聚焦案例開發與寫作指導、案例教學等主題,來自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代表,從案例大賽對人才培養的作用、案例的評價標準、案例寫作中的關鍵問題等不同視角分享觀點。
作者:劉弘 余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