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在2020年,就啟動了舊改。所謂舊改,就是在不大拆大建的情況下,對老舊小區進行修繕改造。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給老房子加裝電梯。因為,住在低樓層的居民強烈反對加裝電梯,而住在高樓層的居民卻堅持要裝電梯,特別是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如果加裝了電梯,住在高樓層老年人出行更方便了。
實際上,居住在低樓層居民之所以反對加裝電梯,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對于低樓層居民來說,他們出行很方便,根本不需要乘坐電梯。他們擔心加裝電梯之后,還要分攤電梯的安裝費用。如此一來,自己就會很吃虧。
第二,在加裝電梯之后,會影響到低樓層居民采光和通風。即使是白天房間也較昏暗,而且地上潮濕,居住環境反而變差。第三,低樓層居民擔心,在加裝電梯之后,低樓層的房子之前出行便利的優勢不復存在。屆時,低樓層的房子根本賣不出去。
就在老舊小區大規模加裝電梯推進受阻之時。2025年初,發改委社會部部長劉明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回應:“能裝盡裝”是對現有住宅進行升級改造的基本要求。據估計,在今年將有五萬個老舊小區,增加3.6萬臺電梯。
此外,各地也改變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一票否決”制度。只要樓里大多數業主同意安裝電梯,就可以推進加裝電梯,而無需所有業主一致同意。這也意味著,從今年5月份起,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進程會明顯加快。
現在問題來了,2025年要給全國5萬個老舊小區,加裝3.6萬部電梯,那電梯安裝費用究竟該如何落實呢?根據當前新規,主要有兩種解決方案:
第一種,財政補貼+樓內居民分攤
就是政府財政補貼一部分,樓內居民出資分攤一部分費用。比如,一部電梯的價格是40萬,政府財政補貼40%,老房子居民分攤60%。這意味著,政府出資16萬,剩下這24萬則由老房子居民分攤。
通常老房子的樓層越高,業主分攤的費用就越大,像5-6樓的居民,每戶分攤的電梯費用就要好3-5萬。為此,一些地方還允許業主動用住房公積金賬戶上的資金,來支付電梯安裝費,以減輕業主的經濟負擔。
第二種,共享電梯模式
就是由電梯公司和政府共同出資安裝,老房子居民不必再掏錢。不過,在電梯安裝之后,老房子居民每次乘坐電梯,都要繳納費用。通常是樓層越高,乘坐的電梯費用也越高。當然,需要經常乘坐電梯出行的居民可以辦月卡、年卡,這樣乘電梯的費用可以更加優惠,居民出行也更加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老舊小區都適合安裝電梯。有兩種老房子不適合安裝電梯:一個是,經權威機構鑒定,老房子的主體結構已經損壞,已經屬于危房。像這類老房子就必須要拆遷了,而不再是加裝電梯。
另一個是,經權威機構鑒定,老房子在安裝電梯之后,會對其使用壽命造成嚴重影響的,像這類老房子也是不適合安裝電梯的。比如,原來老房子還能再住10-15年,在安裝電梯之后,由于主體結構受損,也就只能住5-6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