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關公》攝制組4月26至27日到湖南陽拍攝外景
4月26日至27日,中華文化促進會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關公》攝制組,來到湖南益陽,開展為期兩天的外景拍攝。該片由著名紀錄片導演、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夏駿任總編導。2024年11月啟動攝制,計劃于2025年內攝制完成后在海內外播出。本次拍攝活動,全程由湖南省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負責陪同對接及各項協調工作。
▲攝制組和關公文化研究會成員合影
湖南益陽是關公軍事活動的主戰場,是紀錄片《關公》的重要拍攝地。《三國志》及《益陽縣志》均記載:關羽為保荊州,領兵三萬在益陽與東吳隔江相拒。期間發生了許多驚心動魄、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此前,攝制組于去年11月來益陽進行采點調研,也是由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全程陪同和接待。此次拍攝的具體活動有:祭拜典禮、書法表演、武術表演及關公單刀赴會情景再現等重要內容。
▲關羽單刀赴會登岸處
26日上午,一直陰晴不定的天空突然放晴,陽光和煦,碧空如洗,仿佛關圣顯靈。
8時30分,在攝制組一切準備就緒后,“紀念關公1865周年誕辰祭拜典禮”在益陽古城關公雕像前隆重開幕。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會員、關公文化領域專家學者、社會賢達、關公信眾近兩百人,肩披黃色圍巾,神情肅穆,佇立于關公像前。
▲祭拜典禮現場
▲祭拜典禮現場
祭拜典禮由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黨支部書記范進主持;會長李學良和執行會長陳凱向關公敬獻花籃,之后率領全體參祭人員敬酒、鞠躬;執行會長陳凱宣讀祭文。整個活動井然有序,拍攝一氣呵成。
▲會長李學良和執行會長陳凱向關公敬獻花籃
▲執行會長陳凱宣讀祭文
11時許,攝制組移師益陽著名古廟廣法寺,由關公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學良進行現場書法表演。李學良會長,年逾七十,滿頭銀發,精神矍鑠,形似關公。在大雄寶殿前坪,只見他健步走向書法桌前,提筆凝思片刻,即揮毫潑墨,書寫“義薄云天”,贏得現場觀摩者的陣陣掌聲和頻頻喝彩。
▲關公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學良現場書法表演
下午14時,攝制組來到了益陽三國文化走廊取景拍攝。恰遇湖南城市學院一群年輕的學子在老師帶領下,一邊游覽,一邊聽取老師講述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讓他們深入了解益陽深厚的三國歷史文化,領會關羽智勇、信義的高貴品質和精神內涵。
▲湖南城市學院學生了解三國文化
下午16時,關公大刀隊六位年逾六旬的武者和一位少年在關公廣場進行大刀表演。七位武者精神抖擻,動作如行云流水,既具氣勢,又充滿美感。
▲關公大刀隊表演
27日上午,攝制組在碧津渡、青龍洲等處進行外景拍攝。
碧津渡是1810年前關羽單刀赴會渡江處,“碧津曉渡”成為益陽十景之一。在關羽上岸處立有“單刀赴會”石碑,供游人瞻仰。青龍洲是關羽操練水軍處,水流湍急,如萬馬奔騰。據傳農歷五月十三日,關羽在此磨青龍偃月刀,后人便將此洲命名為青龍洲,將磨刀日定為關羽的生日。益陽人認定的這個生日,被全球華人接受,一直延續了1800多年。
▲在碧津渡拍攝外景
▲在青龍洲拍攝外景
27日下午16時,攝制組來到資江河畔,擬拍攝再現關公單刀赴會的場景。資水滔滔,泛起碧波漣渏;夕陽西下,照映唱晚漁舟。“單刀赴會”是關羽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高光時刻,是此次拍攝任務的重中之重。特聘益陽市花鼓戲劇團演員孫慶平飾演關公、曾彬飾演周倉。兩位演員臉上描畫濃妝,身著戲服,乘坐小船,在寬闊的資江上,惟妙惟肖演繹了關羽當年渡江赴會的神勇風采。
▲關公單刀赴會的場景再現
▲關公、周倉飾演者孫慶平、曾彬
在《關公》攝制組兩天的拍攝活動中,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主要負責人全程跟進,進行工作協調和配合,得到了攝制組的高度認可和誠摯謝意。
▲關公文化研究會成員全程協助拍攝
關公深受儒、釋、道三教尊崇,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具象化標識,堪稱中國文化的“金字招牌”。益陽因關羽而成為三國歷史名城,這是具有非凡文化價值的寶藏。益陽市關公文化研究會將以此次《關公》紀錄片拍攝為契機,進一步深度挖掘關公歷史事跡,深刻詮釋1800年關公文化的成因、演變和影響力,大力弘揚關公信義忠勇的道德精神,為打造文化益陽提供豐富的歷史文化素材,為促進益陽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來源:湖南民生在線
作者:陳凱歌
編輯:徐滿哥
一審:徐滿哥
二審:余 生
三審:吳明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