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農歷四月初一,這一天在全國各地都有著獨特的民俗民風,從南到北,各有各的講究和樂趣。
在河南,祭祀活動可熱鬧了。民間傳說四月初一是白龍太子(西海龍王三太子)的誕辰,好多人都會前往白龍廟祭祀,大家都盼著風調雨順、莊稼能有個好收成。雹神被認為掌管著冰雹,為了讓農作物免受冰雹災害,人們也會去雹泉廟祭拜。還有祭土地神,大家會帶上雞、魚、豬頭這些三牲,稻、黍、稷、麥、菽這些五谷,再加上時令果蔬,在田間或者土地廟前,點上香,恭恭敬敬地叩拜。祭拜完了,農民們還會仔細檢查農具,準備好好干農活。飲食上,河南人會吃豌豆糕,這豌豆糕是用優質豌豆磨成粉,加上白糖、柿餅這些制作而成,香甜可口還能清涼下火,特別適合夏天吃。這時候野菜也正鮮嫩,大家會采薺菜、蒲公英,包薺菜餃子,涼拌蒲公英,既養生,還有“苦盡甘來”的好寓意 。
廣州獵德村在這一天提前起龍啦。按照習俗,一般是農歷四月初八起龍舟,可今年四月初八趕上五一假期,村民可能外出,所以就提前到四月初一。當天上午,獵德村順利起了包括五色龍、花龍、紅龍、金龍在內的12條龍舟。獵德村的男子、女子龍舟隊可出名了,他們已經在4月中旬就開始訓練,目標就是參加今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這可是廣州的一大盛事。
在江南地區,青團是這個時節的特色美食。用艾草汁和糯米制成的青團,不僅有著春天的味道,還象征著希望。老人們說,吃青團也是迎春納吉,討個好彩頭。除了吃的,在節氣方面,四月初一正值春夏之交,對農事影響很大。農諺里講“四月初一雨,麥子爛成泥”,這個時候北方冬小麥在灌漿,水稻在插秧,天氣要是不好,一年的收成就懸了。從科學角度講,四月初一恰逢東亞季風轉換期,要是這天下雨,說明冷空氣活躍,后面可能陰雨不斷;要是晴天,又可能高溫少雨。在北方,最怕“初一雪”,東北要是下雪,返青的麥苗可就遭殃了,容易被凍傷。南方則忌“初一雷”,春雷一響,稻田里可能就會鬧病蟲害,像江浙一帶的赤霉病。沿海地區的漁民對“初一風”避之不及,他們覺得大風可能是臺風的前兆,膠東半島到現在都還保留著四月初一不出海的習俗。
四月初一在民俗里還是朔日,有不少禁忌。很多地方忌搬家,覺得朔日是“黑道日”,陰氣重,搬家不吉利。也忌夜歸,因為初一夜晚沒有月光,古人覺得磁場不穩,出門容易遇到危險。大家還會避免爭吵,就想一家人整整齊齊、和和睦睦的,祈愿家庭能一直和和美美。
這一天,還有一些有趣的說法和習俗。比如在一些農村,會通過四月初一的天氣來預測三伏天的氣候。“四月初一曬破頭,三伏桑拿蒸不休” ,意思是這天要是大晴天,三伏天就會特別熱;要是下雨,又有 “四月初一雨淋淋,三伏天里雨紛紛” 的說法。在山東,人們會染彩蛋 “滾運氣”,把雞蛋染上漂亮的顏色,在地上滾一滾,寓意把好運都帶回家。湖南則有“立蛋祈豐年”的習俗,大家嘗試把雞蛋立起來,據說成功立蛋,這一年就能五谷豐登。
農歷四月初一,這些散布在各地的民俗民風,不管是祭祀、飲食,還是各種禁忌和說法,都承載著老百姓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對自然的敬畏,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著,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