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文 劉暢/攝 胡璟/設計)有一首名曲,曾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被當作國禮贈予國際友人,也曾搭載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在太空播放,它就是中國民間音樂家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近期,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現代快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承辦的“Pick最江蘇!‘影響世界的江蘇符號’全球傳遞活動”啟動后,吸引了一批海內外名人大咖、“Z世代”青年群體等參與,海內外傳播量超過600萬次。經全球網友和專家投票,網友心中最受歡迎的江蘇符號揭曉,中國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榜上有名。
《二泉映月》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整首樂曲之中,有無奈的嘆息,有內心的求索,也有樂觀的表露,所有這些,才是阿炳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1950年錄下《二泉映月》之前,阿炳已經將這首二胡曲演奏過成千上萬遍。在長時期的修改、錘煉過程中,逐漸把那些粗糙之處、不盡如人意之處淘汰掉,對樂曲下的功夫越深,它就越接近“化境”。
自1950年9月錄音以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二泉映月》已經從無錫出發,走向中國,傳遍世界,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不朽經典。
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眾多國家使節云集北京慶賀。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精選了十首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經典民族器樂曲,制成唱片,作為貴重禮品,分贈前來我國參加盛典的國際友人。其中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獲得高度評價。
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國榮獲世界十大音樂經典作品之一的榮譽。《二泉映月》并不僅僅限于二胡獨奏,迄今它已被改編成為多種演奏形式,廣泛流傳,成為眾多著名樂團演奏的經典曲目。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德國斯圖加特室內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都先后演奏過這支名曲。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二泉映月》作為搭載音樂,隨著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進入太空。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以其鮮明的中國民間風格和深刻的人性思想內涵,和長江、黃河萬里長城一樣,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
圖片來源:無錫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