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要殺回來了!
當行業深陷價格戰的泥潭瘋狂內卷,一家深耕中國34年的合資巨頭,正用一場技術秀重塑市場認知。
4月23日,上海車展5.1號館內,一輛流線型純電轎車被層層人群包圍。前燈如利刃劃破空氣,車尾轎跑式尾翼蓄勢待發,車頭中央發光的大眾徽標下,一串字母灼灼生輝——ID.AURA。
作為大眾品牌全球首款CMP平臺概念車,ID.AURA的亮相不僅是一汽-大眾技術實力的爆發,更宣告了其在智能電動時代以創新技術加速回歸。
距離展臺另一側,第三排不放倒即可容納四個行李箱、第五代EA888發動機動力提升23.5%油耗降低3.7%的全新攬境(參數丨圖片),同樣引人駐足。
可以說,當行業陷入參數內卷時,一汽-大眾用全新攬境這款擁有“空間+動力雙王炸”的“流量王”證明了燃油車仍有顯著性能提升空間。
從產品到技術,從品牌到戰略,一汽-大眾正以穩健的步伐“收復失地”,重新尋找合資品牌轉型的新路徑。
行業轉型震蕩,中國品牌汽車愈發向上,站在中國汽車產業這個維度來看,合資車企也好,自主品牌也罷,靠創新、靠合作一同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做大做強,都值得尊敬。
從“造車”到“造生態”
當ID.AURA的隱形車門把手感應解鎖時,一場關于汽車本質的變革已然發生。這款概念車搭載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如同“數字神經”,更快的響應速度讓L2級輔助駕駛與AI語音助手無縫協作。
前風擋與天幕化身高保真聲場單元、金屬銀與星云紫漸變涂裝,在燈光下流轉出德系工藝的精密與東方美學的靈動。
概念車一向被行業視為設計風向標,該車搭載了全新的CEA電子電氣架構,這一架構如同汽車的 “智慧大腦”,實現了與人工智能座艙、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不僅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智能、便捷的互聯體驗,車輛響應速度也大幅提升,讓座艙智能化體驗達到新高度。
CMP電動平臺與CEA電子電氣架構的強強聯合,為一汽-大眾未來車型注入了強大且可持續的智能基因,使新車從研發到上市的周期縮短30%以上,生動詮釋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與其說這是一輛車,不如說是一汽-大眾打造的全場景出行生態。當用戶用自定義語音包喚醒AI助手時,人與車的關系已從“操控”進化為語音交互和場景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而展臺另一側的全新攬境,正以最“傳統”的燃油車形態詮釋生態的另一極。當3D按摩氣袋在椅背起伏,哈曼卡頓音響流淌出立體聲浪時,一汽-大眾表明,汽車生態布局不僅停留在硬件創新,更聚焦于用戶全場景體驗的閉環構建,并力求將車輛轉化為移動娛樂與生活服務空間。
例如,智慧座艙通過AI助手與車載生態系統聯動,實現導航、音樂、空調等功能的語音無縫操控,甚至支持用戶自定義語音包與形象克隆,增強人車情感交互。
從智能終端到服務網絡,從娛樂場景到補能體系,一汽-大眾正在編織一張覆蓋用戶出行全生命周期的生態網絡。
從ID.AURA的CEA電子電氣架構到舒感智域座艙,車輛不再是孤立的產品,而是連接人、車、生活的超級終端。
從語音克隆到場景化服務,一汽-大眾正以“硬件+軟件+服務”的三維模式,將用戶從“駕駛者”轉化為“生態體驗者”。
如服務領域,一汽-大眾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轉型,涵蓋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這一服務政策打破行業慣例。全系燃油SUV 享受整車終身質保與原裝備件終身質保,覆蓋發動機、變速箱等十大核心系統,且不限年限里程。以15年用車周期計算,該政策可幫助用戶節省1萬-5萬元維修成本,同時提升車輛保值率2%左右。此外,與中汽中心合作推進的 “珠穆朗瑪” 計劃,將在新能源汽車安全領域建立高于國標的測試標準,包括電池針刺、浸水等極端工況驗證。
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全鏈路汽車生態,不僅提升了品牌黏性,更在智能電動時代重構了汽車產業的利潤模式,即從一次性銷售轉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增值。
長期主義:卷品質而非價格
行業的底層迷霧從未因智能化的熱浪滾滾而真正消散,用戶對品質與服務的信任,在切身體驗和文字游戲中逐漸瓦解。
在價格戰白熱化的市場中,一汽-大眾選擇了一條更艱難卻可持續的道路,以品質+安全重塑競爭規則。
面對當前新的市場競爭態勢,2025年,一汽-大眾在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推動全體系的思維模式轉變。
一汽-大眾(商務)副總經理、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迎凱談五個轉變:從“用戶”向“客戶”,從“產品”向“商品”,從“促銷”向“營銷”,從“價格”向“價值”,從“傳統媒介”向“線上新媒體”,徹底地進行意識轉變。
在這種轉變之中,核心是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長期主義和利他主義。這意味著一汽-大眾所有的行動都要以此作為準繩。
吳迎凱說:“安全是底線,品質才是真正的豪華,一汽-大眾在安全、品質上不會有任何妥協,從產品的研發初期到推向市場,從來不會拿客戶練手??蛻羰羌覍伲皇切“资?。品質與服務才是真正值得去“卷”的方向?!?/p>
戰略背后是嚴苛的制造標準,沖壓環節采用六序成型工藝與8100噸壓機,3.3秒產出微米級精度的沖壓件;焊裝自動化率達85%,激光焊接強度比普通點焊高30%;涂裝投入20億元,總裝底盤擰緊數據保存15年,車身匹配精度控制在±0.5毫米。
品質驗證貫穿產品全周期。全新攬境的第五代EA888發動機經歷600臺樣機驗證、3萬小時臺架試驗,極寒極熱沖擊測試循環3000次。
電池包通過436項安全測試,遠超國標的18項。車輛上市前需完成193萬公里路試、45周耐久測試,并在漠河極寒與吐魯番高溫環境挑戰極限。
MEB平臺作為純電專屬架構,通過“巧克力塊”電池布局與50:50軸荷分配,兼顧續航與操控,未來將支撐更多車型開發。MEB焊接線自動化率達85%、436項電池安全測試,確保每一輛ID.車型的可靠性。
一汽-大眾的長期主義不僅體現于制造端,更在于對用戶服務的戰略定力。
在用戶服務方面,一汽-大眾的選擇近乎決絕。全系燃油SUV的雙終身質保,將承諾從文字轉化為行動。保養周期的重新定義與透明的服務政策,擊碎行業潛規則。
一汽-大眾推出的“雙終身”質保政策,覆蓋全系燃油SUV發動機、變速箱等十大核心系統,承諾不限年限、不限里程的全國聯保。
“匠·心服務”升級推出15項客戶權益,全國890家經銷商實現從拉薩到都市的全面覆蓋。德國原廠認證工具與統一維修標準,配合全國18000+服務團隊中,近40%從業超10年的技術團隊,構建品質護城河。
從技術儲備到產能布局,從產品矩陣到服務網絡,一汽-大眾正以體系化能力構筑護城河,其品質內核是對產業規律的深度敬畏。
從全球化平臺到本土化方案
當行業仍在爭論“全球標準”與“本土特供”的優劣時,一汽-大眾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全球化,是讓每一份技術積累都“生長”出中國“解法”。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Stefan Mecha)表示:“大眾汽車品牌持續踐行‘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正如ID.AURA概念車所展示的,我們自主研發的CMP平臺將成為我們未來緊湊級車型的‘身體’,從而進一步拓展我們在A級市場的產品陣容并提升我們新能源車型的競爭力,為更多用戶帶來高品質的出行選擇。其所搭載的CEA架構則將成為未來車型的智慧‘大腦’,該架構能夠快速、無縫地實現多種技術融合,帶來更智能的互聯體驗、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更先進的座艙智能化,以滿足中國用戶對智能科技的需求。”
一汽-大眾的“轉身”,離不開對中國本土化戰略的堅定執行。CMP平臺作為中國專屬電動平臺,從研發初期便瞄準本土需求。
ID.AURA概念車以中國年輕家庭為核心用戶,空間設計兼顧實用與靈活,智能座艙整合本土化應用,切實貼合中國用戶的娛樂與生活場景。
除了ID.AURA概念車外,根據2025年中德股東簽署協議的產品規劃,自2026年起,一汽-大眾將推出10款新能源車型,涵蓋5款純電、2款插混與2款增程式,1款燃油車,此次規劃的所有新車型均為“中國專屬”。
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兼一汽-大眾董事、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彬表示,此次簽約是一汽-大眾踐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雙方將依托多年合作基礎,融合全球智慧與本土技術,推動一汽-大眾可持續發展,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出行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眾的中國本土化不僅是產品適配,更是研發體系的重構。以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舒感智域座艙(Hi Space)為例,其充分展現了品牌對中國本土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具體而言,座艙采用行業首創的“智能音樂玻璃”,通過納米陶瓷技術將前后風擋轉化為隱形聲場單元,能耗較傳統揚聲器降低72%;智能前端配備2000余個獨立LED單元,實現與移動設備的毫秒級互聯交互,這些智能化技術應用,迎合了中國用戶的喜好。
產業鏈層面,大眾汽車集團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高穩定性電芯,與中汽中心共創新能源安全標準。
一汽-大眾的中國本土化,本質是一場全球技術基因的中國表達,更深層的是組織能力的本土進化。一汽-大眾將中國本土團隊從制造執行者升級為需求定義者,這種角色轉變背后,是以34年積累的本土洞察力,全方位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
一汽-大眾這場以“生態+品質+本土化”為利器的轉型,是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生存戰的縮影。這場回歸沒有終點,上海車展或許只是一頁序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