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悶聲發大財”,在俄軍取得巨大勝利之際,終于開始露頭公開承認參加俄烏戰爭,朝鮮這次可謂是收獲滿滿。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6日在莫斯科召開例行記者會時,公開證實朝鮮人民軍部隊參與了俄烏戰爭。
緊隨其后,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官方通告,正式承認朝鮮軍隊參與了俄羅斯聯邦庫爾斯克地區的戰役,并取得了所謂的“英雄勝利”。
朝鮮政府親口確認,表明朝鮮已經不再對之前發出的質疑聲遮遮掩掩。
通告的標題非常長,全稱為《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高度評價參加俄羅斯聯邦庫爾斯克地區解放戰役建樹英雄殊勛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戰斗部隊》。
這種堆砌式措辭,在朝鮮官方文件中并不罕見。通告中反復強調“解放庫爾斯克”,而不是簡單描述戰斗或協防,在措辭上是經過仔細斟酌的。
朝鮮希望通過“解放”這個詞,將自身塑造為正義的戰斗者,而非侵略者。這種表述措辭,不僅是對國內民眾的政治動員,也是對外展示合法性的一種手段。
從措辭到敘事角度,朝鮮一以貫之地構建起一種“援助兄弟、反對侵略”的形象。通告中全文并沒有直接提及美西方國家,但卻暗藏鋒芒。
反復出現的“共同防御”、“勝利解放”等詞語,明顯是對美國、北約等支持烏克蘭國家的間接批評。
朝鮮一貫善于通過這種方式釋放信號:不直接交鋒,但立場鮮明。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數據,自2024年11月起,朝鮮陸續向俄烏前線派遣了約1.4萬名兵力,主要部署在俄軍防線薄弱的庫爾斯克地區。
這一地區地勢平坦,戰事激烈,烏軍在此發動過數次反攻。
朝鮮派遣的部隊以特種兵、工程兵和炮兵單位為主,在反坦克作戰、掩體構筑和近戰突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俄方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3月底,朝鮮部隊已有超過4000人傷亡,死亡率接近30%。
這個比例,遠高于常規戰爭中的平均水平。足見朝鮮兵力不是象征性參戰,而是真正投入一線作戰,承擔了極高的損耗風險。
那么朝鮮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公開承認?主要是俄羅斯已經提前釋放了相關消息,朝鮮也無法繼續遮掩,同樣也是出于內部政治的考慮。
朝鮮是典型的軍政合一國家,軍隊在政治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通過正式承認參戰并宣布勝利,最高領導層能夠進一步凝聚軍心,鞏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狀況嚴峻、外部壓力加大的環境下,樹立“戰斗英雄”的典型,具有極強的政治動員意義。并且朝鮮宣布將在首都平壤修建戰功紀念碑,以表彰在俄烏戰場上犧牲的朝鮮將士。
這種舉動不僅是紀念,更是政治上塑造了一個偉大的管理者形象。
通過官方儀式強化戰爭敘事,使參戰士兵成為民族英雄,將戰爭記憶永久化,形成新的國家精神支柱。朝鮮的這次攤牌,也是其在大國中提升地位的重要一步。
通過出兵并取得戰果,朝鮮向俄羅斯展現了可靠的盟友姿態。未來在能源供應、武器技術轉讓等領域,朝鮮有望從俄羅斯獲取更多實質性回報。
同時朝鮮也在告訴世界,自己不是簡單的“問題制造者”,而是具有實戰經驗和軍事實力的國家。
對于美國、韓國和日本來說,朝鮮的這種變化無疑是一個需要重新評估的威脅。韓國方面已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研究應對措施。
日本防衛省也在同日發布聲明稱,將加強對朝鮮相關動向的偵察和情報搜集。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則在關島部署了更多的偵察機,并加大了對朝鮮半島周邊海空域的監控力度。
可以看出朝鮮參戰并公開承認,直接引發了地區安全局勢的變化。這種局勢,不僅體現在軍事領域,還在外交、經濟制裁等方面持續發酵。
俄烏戰爭已經演變成全球性沖突的局部縮影,朝鮮的直接介入,使得沖突的外延進一步擴大,朝鮮此次參戰,表明了其外交策略的轉向。
過去朝鮮更多依賴核武器威懾進行被動防御;而現在,則是通過實質性的軍事介入,主動參與國際局勢之中。
其實俄朝兩國近年來,軍事、貿易、技術交流等都是進行合作。特別是軍事上,朝鮮向俄羅斯提供了大量炮彈、火箭彈和武器配件,在此基礎上,人員介入只是順勢而為。
朝鮮這次攤牌,是主動選擇了站隊,也是在國際舞臺上打出自己的一張新牌。
選好邊站好隊,對一個國家很重要,奉勸某些中方鄰國多向金正恩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