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代機頻頻亮相,解放軍軍備捷報頻傳,美軍徹底慌了神,做出特殊決定,要用解放軍經驗走一招險棋。
網傳圖片
日前,美國《戰區》網站具體分析了解放軍六代機的最新消息。文中提到,最新戰機被稱為殲-36,流傳的照片中顯示,同時提到了另一款戰斗機殲-50,稱其具有可旋轉的翼尖控制面。文中對中方六代機可能出現的機型進行逐個分析,足以見得美方對此的重視程度。
有趣的是,文章中特別提到,目前尚無跡象表明相關信息偽造的,但這依然有一定的可能性。看得出來,美媒對解放軍新裝備十分重視,但是依舊想要操弄部分的輿論。
美軍飛機
在美媒深度分析六代機后,不出24小時,美軍方傳出了不尋常的信號。美軍方表示,目前美國空軍第二批協同戰斗無人機的計劃已經有了更清晰的計劃。分為“增量1”和“增量2”兩個方向。
其中,“增量1”側重于快速實現作戰部署,美空軍以及將采購100-150架“增量1”協同戰斗無人機,而該項目最終的增量數字是至少1000架。美空軍想要采購的產品要滿足多項要求,不僅能充當“武器卡車”,還要成為電子戰平臺,同時具有傳感器節點。在這一基礎下,實現快速部署,預計在今年夏天就會進行首批試飛。
美國空軍
而“增量2”的無人機單價成本會比前者更加“精致”,成本會比第一批無人機高出20%-30%。此前美方表示希望將“增量1”的成本控制在F-35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美方強調,不那么“精致”的前提下,造價會變得更便宜。
從這一點能看得出來,如今美方放棄了原有的模式,選擇了“高性價比”的模式。而“高性價比”向來是中方裝備的最優寫照,美方大概率是想復刻解放軍的經驗,但是這一點對美國而言并不容易。要知道,中方的亮眼表現背后是有多重因素的。
殲-20
首先,中國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上下游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及各環節的高效銜接,使得生產流程能夠得到優化。這不僅減少了物流和時間成本,還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整體競爭力。
更關鍵的是,中國擁有龐大的國防工業體系和豐富的人力資源,通過大規模生產顯著降低了武器裝備的單件生產成本。以航天、航空等領域為例,批量生產的策略極大地分攤了研發費用和固定資產投資,從而降低了產品的平均成本,實現了優良的性價比。
殲-20
中國武器裝備性價比高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大規模的生產優勢和政府的有力支持。而對于美國而言,要想達到這些前提并不容易。美軍如今貿然改動生產方向,盲目效仿中國經驗,大概率會弄巧成拙,屆時只能被國際浪潮越甩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