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市民向“新民幫儂忙”欄目反映,地鐵站外的非機動車停放區成了“牛皮癬”廣告的重災區。電動自行車僅停靠短短幾分鐘,車身、座椅甚至車輪上就會被貼上五花八門的小廣告,內容包括“高息貸款”“代開發票”甚至還有不少讓人“辣眼睛”的內容。這一幕不僅影響市容,更讓車主直呼“不堪入目”。為此,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地鐵站。
“早上把車停在站外,晚上就能‘收獲’一大堆貼紙廣告……”市民劉先生無奈地告訴新民晚報記者,每天早晨7時許,他騎著電動自行車來到10號線郵電新村2號口,將車輛停靠在上街沿內的停車區域后,再乘坐地鐵上班。然而,每天下班回家取車,車坐墊上往往都會被貼上惱人的小廣告。“前天,我把包落在車兜里了,馬上回來取,前后才不過2分鐘,就已經被人貼上小廣告了……”
兩分鐘不到,劉先生的電動自行車上就被貼上小廣告
記者觀察到,在這個站點外,停車區域的地面、墻面刻上“辦證刻章”“公積金提取”等字樣。共享單車的龍頭上掛著廣告卡,坐墊被人用不易脫落的材料噴涂上“成人網站”等露骨內容。劉先生指著車座苦笑:“這種東西,要是被孩子看到,該怎么解釋?”他還提到,部分廣告還明目張膽地貼上二維碼,萬一有人輕信掃碼,存在潛在的詐騙風險。
不少小廣告內容“不堪入目”
6號線靈巖南路站3號口的情況則更為嚴峻。記者來到現場后發現,一些共享單車的車輪輻條間,被人塞入3張廣告卡片;坐墊上貼有多張“公積金失業金咨詢”字樣的貼紙。負責區域保潔的一名環衛工人一邊清理一邊連連搖頭:“昨天剛清干凈,隔天又貼滿了。這些膠水又特別難處理,得用鏟子一點點地去刮。”
傍晚時分,記者前往6號線云山路站。這座站點位于張楊路路口,街角留有大面積的停車區域,大量的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停放于此。幾位市民正在“車海”里找自己的車。“每天都是這樣,回家還要給電瓶車‘擦身’,才能徹底弄掉這些貼紙。”市民陸女士隨手撕下一張貼在坐墊邊緣的貼紙,無奈地說。
采訪中,多位市民反映,“牛皮癬”之所以屢禁不止,有違法成本低、監管難度大等原因。對此,有車主建議,管理部門應當采取人防技防措施。比如,一方面,在停車區域增設監控設備;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巡查力度,聯合相關執法力量,對重點區域開展突擊檢查,遏制“非法小廣告”的“生存空間”。
原標題:《電動自行車停靠2分鐘就沾上“牛皮蘚” 內容還很“辣眼睛”……》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