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如果想要克里米亞,為何11年前,克里米亞被交給俄羅斯時,烏克蘭沒有為之而戰?”
這是今年4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的爆炸言論。
特朗普之所以這樣斥責澤連斯基,也是因為澤連斯基天天光嘴上說要和談,但實際行動上遲遲不主動求和,這種態度讓特朗普惱火。
所以他就拿出烏克蘭人心中最痛的點——克里米亞說事。
11年前,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俄就徹底吞并了這塊領土,但包括烏克蘭在內的西方國家從來都不承認。
那么這塊被公投出去的領土還能再回烏克蘭嗎?
克里米亞
2014年的克里米亞,在一夜之間,就從烏克蘭的版圖里被分離出去。
那年3月,俄羅斯在親俄的斯特列科夫的助攻下,派出戰力強悍的“小綠人”特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克里米亞半島。
余威未散,俄羅斯就迅速組織了一場“全民公投”,從官方那里拿到的數據表明,有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馬上加入俄羅斯。
雖然這次公投,被烏克蘭政府和國際社會認定為不合法行動,甚至聯合國大會還專門做出決議,對其結果不予承認。
(克里米亞地區)
但克里米亞事實上已經入俄。
烏克蘭自14年后就徹底失去了克里米亞。
那么克里米亞入俄時,烏克蘭為何不立即與俄戰斗?
據英媒報道,2014年,當俄軍占領克里米亞之際,克里米亞地區的烏克蘭駐軍里,有超過70%的士兵做出了倒戈的舉動,主動投入了俄羅斯的懷抱。
這些烏克蘭士兵的不戰而降雖然恥辱,但結合當時的烏克蘭局勢來說,也算情有可原。
據烏克蘭國防部數據顯示,2014年年初的時候,烏克蘭全國總計只有6000名戰斗人員處于可以隨時作戰的狀態,像坦克和戰斗機這樣的重裝備數量不及俄羅斯的十分之一。
(烏克蘭軍隊)
武器少的可憐,士氣墜入谷底,烏克蘭政府幾乎沒有辦法組織任何有效的抵抗。
并且,就在俄羅斯占領克里米亞不久前,基輔獨立廣場爆發顏色革命,局勢失控,烏克蘭政府為了維持秩序,派出了烏克蘭“金雕”特種部隊去廣場清場。
但意想不到的是,抗議者和金雕隊員發生激烈沖突,事后雙方各有成員死傷。
不到一個禮拜,新上臺的最高拉達議長圖爾奇諾夫為平息民怨。
竟然在沒有調查的情況下,公開要求參與行動的金雕隊員下跪,向全國道歉。
當晚,幾十名金雕隊員在基輔媒體的鏡頭前,集體下跪道歉,此事導致1000多名金雕隊員,帶著裝備加入了俄羅斯陣營。
畢竟,你烏克蘭政府不尊重軍人的尊嚴,那就別怪烏克蘭軍人“去投俄”。
最終,軍隊的無力抵抗讓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不得不通過外交渠道抗議。但面對俄羅斯的堅船利炮,這無濟于事。
烏克蘭的無力阻止,在11年后,給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帶來了麻煩。
但作為“硬漢總統”,面對特朗普的激烈指責,澤連斯基并沒有選擇隱忍。
他拿出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的聲明強硬反駁道:“烏克蘭在2014年不是沒抵抗,而是遭遇俄羅斯這個強大敵人時,被孤立了”。
蓬佩奧曾于2020年表示,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危機里展現了自己捍衛主權的決心,只是雙方的力量懸殊讓烏克蘭陷入如今的困境。
這個回應,給烏克蘭民眾的抵抗帶來了希望,也間接打了現在特朗普的臉。
特朗普的強硬
特朗普從第二任期以來,其外交風格一直是強硬和圓滑并存。
對于烏克蘭,特朗普的態度只有強硬。
他先是搞出一個所謂的“和平計劃”,逼烏克蘭必須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羅斯管轄,還拿出軍事和經濟援助來威脅烏克蘭。
特朗普似乎從來沒想過一個問題:無理逼迫烏克蘭,是否真的合適?
就拿“和平計劃”來說,特朗普在2025年3月的一次演講里明確表示:“烏克蘭若不接受現實,美國將重新審視援助政策。”
此言一出,烏克蘭國內嘩然。澤連斯基直接回應道:“領土完整是烏克蘭不可觸碰的底線,絕不會退讓。”
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數據,美國對烏援助高達30億美元,占烏克蘭軍費的40%。特朗普的威脅無疑讓烏克蘭感受到切膚之痛,也激起了烏克蘭更加強烈的反抗意志。
望著屏幕里大喊大叫的特朗普,烏克蘭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他們高喊著“主權無價”,以此來表達對特朗普舉措的反對。
美國國內也有許多人批評特朗普,《時代》雜志在一篇評論里毫不客氣地批評特朗普,說:“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就像盲人摸象,缺乏連貫性和戰略深度。”
此話一針見血!特朗普一直想通過給烏克蘭施壓來達成和俄羅斯的和平協定,絲毫沒有顧及到烏克蘭的民族感情和國際社會的看法。
強權也許可以一時得逞,但不能長久維系和平,這是在歷史長河里早就被驗證過的真理。特朗普的怒斥,或許只是棋局中的一記虛招,卻讓澤連斯基的立場更加堅定。
讓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美國在逼烏克蘭妥協,但歐洲仍堅定地支持烏克蘭。
國際社會看法
2025年4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布魯塞爾發表聲明:
“歐盟堅定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完整,反對任何強加的領土解決方案。”
這一表態擲地有聲,背后是歐盟對國際法和地區穩定的重視。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揭露,2024年,歐盟給予烏克蘭的經濟援助一共是15億歐元,這體現出了歐盟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澤連斯基則在國際支持里找到了一絲喘息機會,北約秘書長呂特在和澤連斯基見面時保證說:“北約會和烏克蘭并肩作戰,一起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這不是一番空話,2025年初,北約向烏克蘭提供了價值5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包括烏克蘭戰場急需的反坦克導彈和無人機。
這些軍事援助讓烏克蘭增添了底氣,與此同時,也讓特朗普的威脅顯得滑稽可笑。
受到鼓勵的澤連斯基在一次國際會議里直接反問道:
“難道因為歷史的傷口沒有愈合,就要放棄未來?難道強權的聲音,就可以壓到烏克蘭的呼聲?”這番話為烏克蘭贏得了不少國家的共鳴。
必須承認,由于烏克蘭政府在2014年的決策失誤,烏克蘭現在已經錯過了收復克里米亞的最佳戰略窗口期,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答應特朗普“把克里米亞完全和俄羅斯合并”的強硬請求。
烏克蘭一直堅持“克里米亞是烏方待收復領土”,恰恰是對特朗普強壓烏克蘭低頭外交策略的抗爭。
未來局勢將如何演變?克里米亞到底歸屬何方?就取決于各方在博弈中的耐心和智慧,如同《三國演義》里,孫策臨終前和孫權所說的那句話:
“率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
烏克蘭,美國,歐盟還是俄羅斯,在這場戰爭里,誰能笑到最后?
本期參考文獻:
[1]張全.普京向烏克蘭釋放談判信號烏美英法將再次坐上談判桌
[2]廖勤.烏克蘭問題能否取得突破
[3]徐曉語.美國給出霸王條款烏克蘭將如何接招
[4]肖新新,青木,謝戎彬,等.烏克蘭要重奪克里米亞?
[5]劉影.烏克蘭危機后克里米亞發展現狀評析
[6]李太龍.從大國認同觀點談烏克蘭危機中的克里米亞事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