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于4月28日(周一)15:00,在國家衛生健康委2號樓新聞發布廳(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愛勞動者職業健康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謝楊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任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謝楊。期待與各位記者朋友加強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向社會傳遞衛生健康權威信息。
職業健康關乎每一個勞動者的福祉,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和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至關重要。近些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著力“強預防、強服務、強基礎”,持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深化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切實保障廣大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國第23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今年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關愛勞動者心理健康”。4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聯合舉辦宣傳周啟動儀式,接下來還會舉辦一系列宣傳活動,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職業健康的濃厚氛圍,切實為勞動者辦好健康實事。
今天的發布會,我們以“關愛勞動者職業健康”為主題,向大家介紹優化勞動者職業健康服務、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有關情況。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有: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李軍先生;
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二級巡視員杜文甫先生;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孫新先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王剛先生;
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少輝先生。
請他們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進入今天的現場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提問。
新華社記者
我國是世界上就業人數最多的國家,大家都很關注職業健康這樣一個話題,請問國家衛生健康委近年來在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
李軍
感謝您對職業健康工作、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關注。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國家衛生健康委近年來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關口前移,綜合治理,從源頭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
這幾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健全法規標準體系。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職業病防治法、塵肺病防治條例等6部法律法規,以及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等10部部門規章為主體的職業病防治法規體系。這幾年,國家相繼頒布了660多項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標準,其中就包括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評估標準300多項、工程防護標準近100項,這些標準的公布為我們預防和控制職業病提供了指導和依據。這是我們開展的第一項工作。
二是實施了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我們針對部分企業存在的粉塵、化學毒物、噪聲等職業病危害超標等問題,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工程防護措施,升級改造職業病設施設備,使危害因素的強度濃度達到標準的要求。截至目前,已經有17萬多家企業完成了治理任務。
三是開展了中小微企業的職業健康幫扶。2024年,我們組建了3000多支技術團隊走進了6萬多家中小微企業,指導他們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辨識、告知、培訓和治理,規范做好防護用品的配備使用,這項工作大大增強了企業職業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下一步,我們也將進一步鞏固提升幫扶效果,今年還要再對6萬家中小微企業進行職業健康幫扶。
四是推廣了一批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適宜技術。我們遴選了64項防護技術,這些防護技術具有創新、智能、高效、節能這些優勢,我們也在礦山、冶金、化工和機械制造這些行業來推廣,幫助企業進一步改進防護措施,提升防護效果,也是對保護我們勞動者職業健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謝謝大家。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都知道,工會作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組織,在參與職業病防治、維護職工健康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全國總工會在這方面有哪些工作和舉措嗎?謝謝。
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二級巡視員
杜文甫
謝謝您的提問。全國總工會近年來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的簽訂工作。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是用人單位與本單位勞動者經集體協商簽訂的書面協議,將法律法規中有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的原則性規定細化為具體合同條款,以集體合同的方式予以確認并確保其實現,是工會維護職工安全健康權益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全總指導各地持續推進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的簽訂工作,截至2024年,全國高危行業企業共簽訂勞動衛生專項集體合同50.5萬份,覆蓋職工6448.18萬人。
二是指導做好高溫天氣下勞動保護工作。全總連續多年印發做好職工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指導各級工會加強夏季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監督檢查、開展“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活動等。2021至2024年,全國各級工會累計投入“送清涼”專項資金近60億元,慰問職工近9000萬人。
三是大力推動工會驛站建設。工會驛站是全國總工會組織建立的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交通警察等戶外勞動者提供飲水納涼、餐食加熱、驅寒避雨、手機充電、休息如廁等一站式服務站點,目前全國已建成工會驛站18.61萬個,2024年服務近8億人次。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
去年年底國家對職業病目錄做了調整,請問主要考慮是什么,目前我國職業病分類目錄是什么樣的情況?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塵肺病仍然是我國主要的職業病種,國家在塵肺病康復方面有哪些措施?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
李軍
感謝您對職業病目錄調整工作的關注。《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是指導我們做好職業病預防和控制工作、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的一個重要依據。這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一些不良作業方式和工作壓力所導致的勞動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廣大勞動者對擴大職業健康保護范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監測數據顯示,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行為障礙等職業健康問題已成為當前我們亟需應對的新挑戰。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基于幾方面的考慮:一是要突出重點病種。二是要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三是要保持目錄的連續性和可操作性。按照這些方面的考慮,我們按照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去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對職業病目錄進行了調整。在這次調整中,我們新增了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兩個職業病類別。這次調整后,也是與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上多數國家保持了基本一致。調整后,我國現行的法定職業病總數為12類135種,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也將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關于塵肺病治療康復。目前塵肺病是無法治愈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規范的治療康復來延緩病程,改善生活質量。這幾年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引導康復資源下沉,我們依托現有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了一批塵肺病康復站。目前,塵肺病康復站的總數已經達到了900家,應該說實現了塵肺病患者集中的鄉鎮(社區)全覆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綜合采用了中醫藥、運動、心理、營養等手段,來為上百萬次的塵肺病患者提供了就近、免費的康復服務。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新增了腕管綜合征和創傷后應激障礙兩種職業病,請問這兩種職業病有哪些癥狀?勞動者個人應該如何做好自身防護和早期干預識別?用人單位又能做些什么?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謝楊
下面我們請中疾控孫所長和北京安定醫院的王院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
孫新
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首先我來回答腕管綜合征的問題。職業性腕管綜合征是職業性肌肉骨骼損傷疾患的一種,這類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場所中由于長期受力、重復勞動、不良的工作姿勢、重體力勞動和振動引起的以肌肉、骨骼、神經系統損傷為代表的一類疾病。一些高強度或者高頻率手腕部活動的勞動者容易發生職業性腕管綜合征,例如:制造業生產流水線上從事重復作業和用力的勞動者,如裝配工。這類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手腕部長時間重復作業或者是用力作業引起的手部正中神經區域出現感覺或運動障礙,引起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出現的麻木和疼痛,部分患者會出現前臂疼痛,嚴重還會出現大魚際肌的萎縮,造成拇指不能完成對等的一些功能障礙。
今年4月3日,《職業性腕管綜合征診斷標準》已經正式發布,將配合我們職業病分類目錄正式實施。標準中對如何預防這類疾病作出了明確的要求。首先,對用人單位,要改進工藝技術和裝備。二是要合理組織安排崗位工作任務,特別是減少勞動者手腕部重復作業和用力操作作業時間、負荷和頻率。三是對從事手腕部重復作業或者用力作業的勞動者,及時進行健康檢查。配套的標準我們已經發布了。四是要加強宣傳教育,特別是要提高勞動者自身的防護意識。
對勞動者本身,一是要減少手腕部過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復作業的頻率;二是工作休息時間,大家可以適當做一些手腕部的放松,例如做一些按摩,來緩解肌肉疲勞,來預防這類疾病。如果大家喜歡運動,應當避免因為手腕部運動過度產生腕部損傷,例如打羽毛球、網球,避免手腕部產生腕部損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
王剛
我試著回答一下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相關問題。創傷后應激障礙指的是在嚴重的創傷事件之后,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和行為癥狀。具體表現為,比如侵入性癥狀,災難性的場景在腦海中反復出現,我們把它叫做“閃回”,還有“噩夢”。第二類癥狀,回避,有意回避跟創傷有關的人、地點,拒絕回憶它。第三類癥狀,警覺性增強,表現為易怒、易激惹、睡眠障礙等等。第四類癥狀是跟認知和情緒相關的癥狀,比如會出現記憶力障礙,或者出現情感麻木等等。
除了這些精神、心理的癥狀以外,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一些軀體的癥狀,如肌肉的酸痛、頭疼,還有心悸等等。如果這些癥狀持續一個月以上,而且嚴重影響到了勞動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就可以考慮診斷這個疾病。
參與搶險救災的公安干警、醫護人員和消防人員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根據2025年4月3日國家發布的《職業性創傷后應激障礙診斷標準》的相關要求,用人單位需要在平時做好心理危機干預的預案,并且準備相應的設備,比如說用于心理測量的設備、用于放松訓練的設備,而且要定期給職工開展心理相關的培訓,甚至演練。當參與搶險救災工作之后,也要對參與人員進行心理評估,看看他們是否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相關癥狀,對于重點關注的人群,可能需要持續關注1到6個月的時間。作為參與救災的人員,也可以在平時的培訓,用學到的一些放松訓練、正念冥想等方法,來進行壓力的自我調整,如果調整不了,存在著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典型癥狀,就需要接受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的專業幫助。謝謝。
總臺中國之聲記者
在生活和工作中,噪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請問噪聲可能對人體造成哪些健康損害?工作中應該如何預防噪聲的污染?謝謝。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
孫新
謝謝您的提問。噪聲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噪聲的暴露主要造成了一些聽覺系統的損傷,例如導致聽力損失,嚴重者導致噪聲聾。噪聲的強度越強、接觸時間越長,導致的健康損害是越嚴重的。
您提到的工作中如何預防噪聲污染?首先對于用人單位來講,一是要改進工藝,優先采取一些降噪材料,降低工作場所噪聲的強度。二是采取一些隔聲材料,將產生噪聲的部位罩起來,降低噪聲在空氣中的傳播。三是要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勞動者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做好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的聽力檢查。
對勞動者個人來說,佩戴耳塞和護聽器是減少噪聲污染、保護我們聽覺器官的有效措施。但是,佩戴防護用品并不意味著大家就進了“保險箱”,如果耳塞、護聽器選擇不對,或者佩戴不正確,也可能出現聽力損失或者噪聲聾。
所以這里提醒大家,一是要選擇符合我們國家標準的耳塞和護聽器。二是要掌握正確的佩戴方法,我們勞動者在進入噪聲作業場所之前,要佩戴好,另外在工作期間要堅持全程佩戴。三是要減少在生活娛樂時的噪聲污染,例如要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聽音樂。大家聽音樂時,也盡量把音樂的音量調到適中。謝謝大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今年是健康體重管理年,又是精神衛生服務年,有的人一焦慮緊張就喜歡吃東西,吃多了又擔心發胖影響健康,更加焦慮,形成了惡性循環。請問體重與心理有關系嗎?謝謝。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
王剛
不是所有的體重增加都跟心理有關。但是我們在臨床上的確看到,有一部分的體重增加甚至肥胖,是跟心理因素有關的。
今天我想說一下就是所謂“情緒性進食”,我們在臨床看到一類來訪者,他因為壓力的原因,因為焦慮、抑郁這些情緒的原因,選擇用進食的方式來緩解壓力,調節情緒,把過度進食,尤其是高糖、高熱量的進食當成一種手段,而這個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希望,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方式應該用科學的方式去解決。
比如說運動,就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方式。根據國內外研究的一些報道,像戶外運動、團體運動,對壓力緩解、情緒調節的貢獻度是最大的。
再比如說,跟親朋好友之間的傾訴,也是非常好的一種宣泄手段,也對壓力的緩解有所幫助。另外一些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緩解,比如說視覺、聽覺等等方面的刺激,這部分是有關系的。
除此之外,我們說睡眠問題,像熬夜、睡眠時間過短也跟體重增加密切相關,而睡眠也是精神醫學所探討的一個問題,這一點也需要格外注意。還有工作人群里面的久坐都會有影響。所以,體重增加甚至肥胖在一部分人群當中是跟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謝謝。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我們觀察到,每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都組織開展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請問2024年監測工作有哪些發現?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
李軍
謝謝您的提問。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主要是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狀況定期進行檢查、檢測、評價,目的就是要掌握職業病的發病情況、變化趨勢和規律,有利于我們分析研判當前的工作形勢和存在的風險,為國家制定職業病防治的策略、健全監管工作機制提供依據和支撐。這幾年來,經過努力,我們這項監測工作已經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具體來說,就是對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重點職業病監測縣區和所有職業病病種實現了全覆蓋。
2024年,這項監測工作對近7萬家用人單位的50萬個重點崗位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了現場檢測,對500萬名呼吸系統疾病就診患者進行了塵肺病的篩查,此外,各地還組織對2400多萬名勞動者進行了職業健康檢查。從監測結果來看,工作場所的環境和條件正在逐步好轉,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的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反映職業病防治工作規范管理的相關指標,比如說用人單位要對職業病危害項目進行申報,申報的情況、還有日常監測的情況等這些指標都在持續改善。但是我們也發現,噪聲超標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在礦山、機械制造業這些行業的風險比較高,塵肺病、噪聲聾這些傳統職業病的防治任務仍然還是比較艱巨的。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職業健康保護的基礎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這些發現的問題,我們也是依法依規督促用人單位分類處置。就是前面提到的,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超標的問題,用人單位要加強治理,來改善勞動者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對發現的職業禁忌證,用人單位要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不得讓勞動者從事所禁忌的作業;對發現的疑似職業病,用人單位要盡快組織進行診斷。謝謝。
澳門月刊記者
健康企業建設作為踐行“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具體實踐,在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京港地鐵負責人,你們在守護職工健康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謝謝。
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王少輝
感謝您的提問,也感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心。京港地鐵從成立以來,一直為員工的健康工作環境而努力。現在,我從三個方面跟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在職業病防治方面,一是堅持“技防為主”,持續改善作業環境,消除粉塵源,引進全封閉式通風系統,實現無接觸式除塵作業,自主研發專利產品替代人工軌道巡檢,除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減少了噪音作業。二是強化基礎保障,每年為一線各工種員工分門別類分發30余萬件套防護產品。創新打造了勞動防護體驗中心,通過場景模擬,培訓員工規范使用防護裝備。
其次,在健康促進方面,堅持“服務進一線”,開展“京港健康日”,我們邀請醫療專家駐場為大家提供骨骼疾患等其他相關疾病的咨詢和理療服務。同時,深化健康宣教,聯合科研院所專家開展職業緊張損害、骨骼肌肉損傷等相關職業健康培訓,并利用公司的線上內訓平臺,方便員工隨時自主學習,2024年累計培訓了2萬余人次。
最后,在心理健康方面,一是立足行業特點,建立司乘人員崗前情緒管理機制,并實施年度心理測評,主要是針對軌道交通的司機。對預警人員及時采取心理疏導、替崗調休等干預措施。二是全面推行員工心理援助項目,由專業機構提供24小時心理咨詢服務;同步開展線下、線上培訓及各項活動。
截至目前,我司未出現職業病案例。未來我們仍將持續深化技術革新與健康管理,不斷優化作業環境,全方位守護員工身心健康。謝謝。
江蘇廣電荔枝新聞記者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廣泛使用,新的就業形態也在形成,勞動者所處的工作環境和所面臨的健康問題更加復雜。請問勞動者應該如何有效預防職業病以及工作相關的疾病。
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
孫新
謝謝您的提問。剛才李司長介紹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發現的一些問題,當前勞動力既面臨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噪聲等傳統職業病危害引起的職業病,也面臨一些新業態、新就業模式可能導致的工作相關疾病。
一方面,對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噪聲等傳統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一是要主動了解你所在崗位存在哪些職業病危害、可能的危害后果和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做好個人防護。例如存在粉塵危害工作崗位,要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存在化學毒物危害的崗位要正確穿戴防毒口罩、防護服、防護手套,做好呼吸防護;存在噪聲的工廠要正確使用耳塞、護聽器,做好聽力保護。這里我也要借此機會提醒大家,大家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或不方便,而忽略或不規范地穿戴個人防護用品。二是要主動踐行健康工作方式,工間休息時,有條件的做點簡單的伸展運動,緩解肌肉疲勞,預防骨骼肌肉損傷。
另一方面,隨著平臺經濟快速發展,現在郵政快遞業(快遞、外賣)、網約車、網絡直播等新業態發展非常迅速,從業人員長期處于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狀態,經常久坐容易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心理疾病、骨骼肌肉損傷等健康問題。這里我也想提醒外賣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絡直播等從業人員,要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一是要避免長時間工作或熬夜,工作一段時間要適當活動一下。例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和網約車司機把車停下來,簡單做一點拉伸運動,勞逸結合;二是要避免久坐,例如網絡直播從業人員,可以交替采取站姿和坐姿,來緩解肌肉疲勞。謝謝大家。
總臺央視社會與法記者
職業病防治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需要廣大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支撐和服務。今年國家對于提升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有哪些考慮和安排,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
李軍
感謝您對職業健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關注。確實,職業病防治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職業病防治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早在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對做好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做出安排,特別強調要加強職業病防治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的綜合能力和業務素質。從2022年起,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我們開始組織實施職業病防治人才培養項目。截至目前,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已經超過了7.4萬,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里有一組數據,“十四五”期間,這支職業病防治隊伍對20余萬家用人單位的180萬個工作崗位開展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為企業開展檢測評價服務264萬項,對7600多萬勞動者開展了職業健康檢查,對6萬家中小微企業進行了職業健康幫扶。
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全國總工會聯合舉辦全國職業健康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進一步加強職業健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這次技能競賽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要面向基層,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把基層參賽人員的數量作為競賽的基本條件。技能競賽的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主要是考核參賽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從現在到9月中旬,全國各地要陸續開展初賽,到11月,全國將舉行總決賽,也希望大家持續關注。謝謝。
人民日報民生周刊記者
請問全國總工會在提高職工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和提升職工職業健康防護技能水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謝謝。
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二級巡視員
杜文甫
謝謝您的提問。全總主要在三個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聯合應急管理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開展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這項競賽活動是自1999年開始,我們已經連續舉辦了27年。競賽活動每年設定一個主題,活動內容包括弘揚企業安全文化、組織職工開展安全隱患的排查,還有落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等多個方面。截至目前,參賽企業達60多萬家,參賽職工達8000多萬人。
二是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活動。在全國總工會“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社區”網絡平臺開設職業健康專區,發布職工健康傳播短視頻作品、開展“工會教你職業健康防護”直播月、“工會主席來直播,防暑降溫有‘涼’策”等系列活動。今年我們依托全總“職工之家”APP平臺,自4月2日開始,舉辦第二屆全國職工職業健康知識宣講公開班,截至目前,參與職工達到1092.4萬人次。
三是強化對工會從事勞動保護工作人員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將工會職業健康工作相關知識培訓作為每年全國工會勞動保護培訓班的重要內容。印發了《職工職業健康管理手冊》并向各地免費發放,為基層工會參與職業病防治、做好職工職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和服務。謝謝。
央廣網記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把2025年到2027年定為精神衛生服務年。請問,職業人群有哪些高發的心理健康問題,怎樣有效緩解緊張情緒?謝謝。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
王剛
謝謝你的提問。在一般人群中,焦慮和抑郁這些情緒是非常常見的,那么在職業人群中,焦慮、抑郁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焦慮、抑郁情緒的形成跟壓力有一定的關系。我們說壓力相關性的這種狀態,適當的、一些壓力緩解的方式是有利于進行情緒管理的。剛才在回答體重管理問題時,我已經提到了壓力管理當中,跟親朋好友之間的傾訴是一種重要的宣泄方式,有利于緩解壓力、調節情緒。還有剛才我也提到了運動。
那么第三個,我想展開說一些良性的正向的感官刺激,它對情緒管理也是有用的。比如說像視覺,看看綠色的植物,到大自然去,看著心曠神怡的景色,都有利于我們調節情緒。像聽覺,喜歡的音樂、悠揚的音樂,也能讓我們的情緒得以緩解。像嗅覺,香薰、精油這些方式也能緩解壓力、調節情緒。還有味覺,喜歡的、可口的一些美食,也對我們的情緒有幫助。還有觸覺,像現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捏捏樂、壓力球,這些都是用觸覺的方式。所以用感官的正向刺激來調節情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國家衛生健康委也印發了職業人群心理健康促進指南,提供了一些預防疾病的知識和方法,勞動者可以借鑒。
我想另外強調的一點,在即將到來的5月1日,國家衛健委即將開通全國統一的心理援助熱線,號碼“12356”,勞動者如果遇到心理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打熱線咨詢。
最后我想說的一點是,絕大多數的精神心理問題都是可以有效治療的,所以勞動者不要諱疾忌醫,及時尋求精神衛生機構的專業幫助。謝謝您的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謝楊
如果沒有更多的問題,現場提問到此結束。今天的發布會,我們聚焦“關愛勞動者職業健康”,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會聚焦其他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希望大家繼續關注。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媒體朋友。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主編 | 施琳玲
責任編輯 | 黃琳 編輯 | 盧文蓉
來源 | 健康中國 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