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邛崍市委書記 劉剛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會議精神,展現四川各地軍政軍民團結的生動實踐,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人民網四川頻道共同開設“雙擁之花映巴蜀——聚焦四川2025年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專欄,通過“書記話雙擁”“一線聲音”“媒體聚焦”等板塊,記錄四川各地“軍愛民、民擁軍”的動人故事,感受四川雙擁工作的力度與溫度,譜寫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壯麗篇章。
4月23日起,人民網四川頻道推出“書記話雙擁”欄目,特邀地方黨政領導暢談雙擁工作的創新舉措和豐碩成果。敬請關注!
邛崍,古稱臨邛,筑城置縣2300余年,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因地處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的接壤地帶,歷來是成都在經濟上輻射川藏區域和軍事上經略西南邊疆的重鎮。
紅色沃土,軍民情深。邛崍是全域革命老區和成都市域內紅軍長征文化資源保存最集中、最豐富、最獨特的地區,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近年來,邛崍傳承紅色血脈,在組織保障、宣傳教育、軍民共建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已連續五屆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雙擁工作已成為邛崍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堅持高位推動,唱響雙擁工作主旋律
永不止息的長征精神,正如玉溪河的碧波,始終滋養著邛崍這片紅色土地。在邛崍,長征精神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鮮活的教科書,更是新時代雙擁工作的精神源泉。
堅持紅色基因與城市精神“雙向融合”。把紅色根脈傳承作為涵養市民群眾開拓進取、向上向善的城市精神,將雙擁文化融入公園城市建設,建成雙擁文化公園、文化街、微公園等主題空間30余處,在公共場所和旅游景點設立永久性雙擁宣傳標識130余個,將雙擁文化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融入歷史文化元素和擁軍典型事跡,切實將雙擁理念體現在城市每個角落,全方位展現雙擁文化底蘊。
堅持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相互交融”。位于邛崍天臺山鎮高興村的紅軍長征邛崍紀念館,巍然矗立在藍天白云之下,這里是紅軍長征經過成都境內唯一建立區、鄉、村三級蘇維埃政權的地方,現已成為全國經典紅色旅游區、四川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這一切得益于邛崍不斷激發紅色資源時代價值,結合創建成都天臺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深化高興村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培育以退役軍人為主體的致富帶頭人、紅色講解員,帶動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0.5萬元增加到2024年的64.19萬余元,集體經濟收入的跨越式增長彰顯了創新發展模式的成效。
堅持培樹典型與榜樣力量“合力帶動”。積極開展最美人物評選,持續樹立先進典型,徐菊等4人獲評成都市最美人物。專題策劃“老兵記憶”12期,以邛崍籍烈士遺屬赴新疆馬蘭烈士陵園尋親為藍本,拍攝《爸爸,我來看您了》專題紀錄片。選配115名退役軍人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組建退役軍人戰旗紅志愿服務隊93支1300余人,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常態化組織開展“歡送新兵入伍”和“迎接老兵返鄉”活動,累計懸掛光榮牌24000余枚,為229名抗美援朝老兵發放紀念章,向177名現役軍人送達立功喜報,讓“參軍受尊崇、退役得尊重”深入人心。
堅持軍地互動,打造雙擁工作新載體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光榮傳統,在邛崍源遠流長。
邛崍的雙擁之路,是地方政府的強軍舉措。構建了上下貫通、軍地聯動、快捷高效的擁軍支前工作機制,支持部隊完成各類演訓任務;成立國防重點工程建設指揮部,專項保障項目建設;創新搭建起政府與社會、個人與組織的聯合擁軍平臺,簽約優待企業商家500余家,提供交通、醫療、金融、消費等優待優惠1300余項;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實現隨軍隨調家屬100%對口安置,軍人子女上公辦優質學校“無條件滿足、無門檻接收”,國有景區、城市公交車全部免費……一項項尊崇優待措施,切實增強了軍人的歸屬感、榮譽感、獲得感,匯聚成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制勝偉力。
邛崍的雙擁之路,是駐邛部隊的愛民情懷。駐邛部隊始終牢記宗旨使命,將邛崍作為第二故鄉,積極參加抗震救災、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近年來出動飛機100余架次、官兵300余人次,運送救災物資27.7噸,轉移受困群眾307人。用力服務地方發展,利用信息獲取技術優勢,在氣象信息、災情信息等方面向邛崍提供支持,助力地方防災減災更加精準,反應更加迅速。堅持密切軍政軍民關系,長期對口幫扶駐地貧困學生和孤兒,開展援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助學興教等活動,火井鎮中心小學校被授予“海軍愛民學校”,被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認定為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堅持服務聯動,辦好尊軍崇軍暖心事
濃濃關愛暖軍心,政策落實惠民生。
用心服務退役軍人。在金桂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嚴老兵工作室”“黨味軒”“愛轉角”“老兵講堂”等陣地功能齊全,活動豐富多彩,退役軍人在這里可以咨詢政策、心理疏導以及參與活動。近年來,邛崍市推進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全覆蓋標準化建設,72個服務中心(站)獲評全國示范站,2個鎮街服務站獲評全省樣板站,“市、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全面建成,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打通了服務退役軍人“最后一公里”。
辦好實事促進民生。在邛崍市祥禾家庭農場,新鮮甜美的水果被果農采摘下來后,立即送到附近的包裝車間,經過分揀、稱重、包裝之后,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往全國各地。這條水果產業線的創建者徐永祥是成都市“退役士兵創業就業先進個人”。近年來,邛崍市搭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推送就業崗位5800余個,實現就業1500余人,為軍創企業、退役軍人個體工商戶減免稅收488萬元,發放“退役軍人創業貸”620萬元。同時,組建退役軍人陪伴制導師制就業服務團隊,強化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培訓指導,及時提供擇業創業“診斷服務”,培養商業思維,提高創業成功率,退役軍人自主創業開辦企業262家,建成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園1個。
賡續紅色基因,凝聚軍民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邛崍將持續強化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使命擔當,不斷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以實際行動奮力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