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張志勇 張天民
“終于拿到房鑰匙了!”近日,周某捧著錦旗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29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段因二手房買賣合同引發的糾紛終于告一段落。
4月25日,在29團綜治中心,《法治日報》記者看到,這個總面積達28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務中樞,正以規范化運行的“硬支撐”,成為群眾信賴的“解憂終點站”,用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繪就基層和美幸福的新畫卷。
構建“一站式”服務矩陣
群眾訴求“只進一扇門”急難愁盼“一站清”
走進29團綜治中心大廳,“最多跑一地”的標語格外醒目。
該中心整合公共法律服務、信訪接待、矛盾調解等多個服務窗口,打造“三區十三室”功能布局,綜合服務區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特色功能區涵蓋法官工作室、婦女維權站,形成“前端統一受理、后臺分類處置”的閉環機制。特別是“29團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的設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像“社區門診”般的便捷法律服務。
轄區內2019年停工的蝴蝶郡二期項目導致156戶拆遷戶長期無法回遷,對此,29團綜治中心啟動“多元聯動解難題”機制,聯動法庭、司法所、法律顧問,組成法律專家團隊,在特色功能區設立專項調解室,通過近4個月“把脈問診+分類施策+精準對接”,不僅從法律層面厘清開發商權責,更主動協調多方資源推動項目復工,最終讓漂泊8年的居民喜遷新居。
“以前跑多個部門,有點手足無措,現在來綜治中心一趟就有人全程跟進,真是省心!”轄區居民王大媽的感慨,正是對29團綜治中心“一站式”服務最生動的注解。
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
700枚黨員徽章照亮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如今,在29團的大街小巷,700余名佩戴黨員徽章的網格員每日進行走訪,他們既是政策宣傳員,更是矛盾排查員。29團綜治中心將全團劃分為43個網格,推行“黨員聯戶長+網格員”雙崗融合機制,線下通過“鐵腳板”入戶走訪收集民情,線上依托師市“鐵定辦”平臺搭建智慧中樞,實現矛盾糾紛“發現——登記——流轉——督辦——回訪”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精細化治理,讓問題在網格內得到妥善解決。一起農民工討薪糾紛的快速化解,正是網格治理與智慧平臺協同發力的典型案例。
2025年4月,24名農民工因工地停工被拖欠10.2萬元工資,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線索后,立即上報。29團綜治中心啟動“民生糾紛綠色通道”,依托“老徐調解室”的專業力量,運用“背靠背調解法”了解雙方訴求,一方面通過各方力量調取用工信息固定證據,另一方面組織調解員釋法說理,僅用3天就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沒想到網格員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綜治中心跟進解決速度這么快!”農民工代表張某的好評,彰顯“多元高效聯動”的治理效能。
深耕“法理情”融合調解
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在規范化運行中,29團綜治中心始終堅持“法治為基、德治為魂、自治為要”,針對不同類型矛盾糾紛制定特色調解方案。
面對家庭財產糾紛等“情理法交織”難題,該綜治中心法官工作室與婦女維權站等特色功能室協同發力,既講法律尺度,更重情感修復;針對涉企矛盾糾紛,聯合市場監管、勞動監察等部門,建立“一案一專班”機制,確保復雜問題不拖延、民生問題優先辦。
該中心成立以來,對所有矛盾糾紛實行“三色分類”(綠色簡易糾紛、黃色復雜糾紛、紅色重大糾紛),配套“三級調解”(網格初調、中心聯調、專家精調),確保“小事不出連、大事不出團”。
從爛尾樓蝶變“幸福居”的故事,到農民工討薪的暖心結局,29團綜治中心正以制度創新為筆,在基層治理答卷上書寫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生動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