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同4月28日電 (胡健 馬靜波 周振宇)開春備耕之際,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龍泉鎮八里臺村的一片開闊的玉米示范田里,一場春播現場會正火熱開展:北斗導航播種機精準“畫線”,智能水肥系統實時“把脈”,農戶們圍著新設備拍照記錄,田間地頭的智能設備掀起“智慧種田”熱潮。
春耕時節,在陽高縣龍泉鎮八里臺村,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戶們示范講解玉米機械化播種技術和農機北斗應用技術等。周振宇攝
近幾年,陽高縣通過集成應用無人機作業、膜下滴灌節水技術、良種良法配套等智慧農業手段,實現玉米單產突破1264公斤/畝,帶動全縣糧食總產量連續十二年穩居大同市第一。今年,陽高縣還對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的農戶每畝補貼45元,充分調動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此項工程涉及陽高縣8個鄉鎮,39個村,占地10萬畝。
作為“全國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陽高縣以40萬畝玉米為核心,構建起“無人機+葉面肥+大數據”的智慧農業體系。
日前,在羅文皂鎮太平堡村萬畝示范片,無人機正按照預設航線精準作業,10分鐘后可完成百畝玉米地的葉面肥噴灑。與傳統人工相比,無人機“飛防”效率可提升50倍,農藥利用率提高30%,畝均節本增效超200元。
“往年玉米灌漿期最怕病蟲害,現在無人機‘一噴多促’,防病、增產一步到位。”太平堡村黨支部書記方春算了一筆賬:2024年全村玉米畝產達1149.94公斤,較三年前提升22%,每畝增收超600元。未來,該村將以單產提升為抓手,打造“科技示范+社會化服務+產業鏈延伸”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樣板,讓“黃金玉米帶”成為富民強鎮的金色名片。
同樣,在獅子屯鄉東雙寨村,昔日鹽堿地通過膜下滴灌技術煥發新生。該技術將水肥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實現節水40%、節肥30%、省工50%。牧友恒泰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學清介紹,“2024年改造的2萬畝鹽堿地玉米畝產突破800公斤,部分地塊成為‘噸糧田’,較改造前產量翻番。”目前,陽高縣已建成膜下滴灌旱作節水農業萬畝示范區2個,帶動全縣10個鄉鎮推廣節水技術20萬畝。據測算,應用該技術的玉米田畝均增產300斤以上,帶動農民增收超400元。
此外,陽高縣還與山西農業大學共建玉米產業研究院,篩選推廣“長單511”“先玉1483”等耐密植、抗倒伏品種,配套“增密度、改肥水、配農機”技術套餐。在龍泉鎮八里臺村釀造高粱綠色基地,自走式覆膜播種機、智能LED光譜工程等設備協同作業,實現播種、施肥、灌溉全程機械化。“新技術讓高粱畝產提升15%,每畝成本降低200元。”基地負責人胡建飛說。2024年,陽高縣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玉米、高粱等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帶動全縣糧食總產達2.88億公斤,較2020年增長12%。(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