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文物保護領域代表圍繞“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與記者進行交流。
會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中心副研究館員劉漢興介紹,在正在進行的柬埔寨吳哥窟王宮遺址項目中,通過考古發掘,發現了史料中記載的元代瓷器以及史料中沒有記載的宋代和明清瓷器,這大大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中心副研究館員劉漢興 圖據國新網
劉漢興自2018年入職文物保護隊伍以來,主要從事國際合作文物保護研究,承擔了柬埔寨吳哥古跡王宮遺址項目、尼泊爾努瓦科特王宮修復一期項目等。
據介紹,早在1995年,國家文物局就派出大批考古研究、考古勘探、地質勘探、文化歷史、建筑藝術等方面的專家,扎根柬埔寨近30年,先后完成了周薩神廟、茶膠寺、吳哥王宮遺址的修復項目,讓吳哥古跡這一人類文明瑰寶再次重現輝煌。
劉漢興稱,我國依照保護吳哥古跡而制定的技術文件《吳哥憲章》,在修復的過程中,既尊重了吳哥古跡建筑的傳統歷史,又體現中國工作隊的修復特色。
中柬雙方技術人員彼此交流合作,群策群力。劉漢興還透露,正在進行的王宮遺址項目,發現了史料中記載的元代瓷器以及史料中沒有記載的宋代和明清瓷器,這大大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
劉漢興介紹,我國在南亞和中亞也進行了文物修復項目,比如在尼泊爾進行了加德滿都九層神廟修復工作,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努瓦科特王宮修復一期項目,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的希瓦古城修復項目。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編輯 張莉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