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濟”火熱,隨著越來越多“毛孩子”進入家庭,各種寵物門店應運而生,寵物消費套路也是層出不窮。線上導流到線下、售賣“星期寵物”、隨后捆綁高價寵物用品消費,商家虛假承諾保健康、包退換,但出現問題后不處理,消費者維權艱難。寵物消費該如何“避坑”?幫忙君就此展開調查。
捆售貓糧
回家發病
3月18日,陶女士在淘寶上搜索寵物店,一家名為“Meow and Purr貓舍”吸引其注意,當她向客服咨詢小貓品種時,對方稱只有加微信才能發送圖片和視頻。加上微信后,對方向陶女士發來幾張小貓照片,并邀請她上門選購。
客服讓我預留電話,最初提供的地址只是一模糊定位,確認我到達后才說了具體位置。
當日,幾經輾轉,陶女士才找到這家名為“上海市閔行區卡茲特寵物店”的寵物基地,地址是春光路55號。
踏入店內,陶女士被店方要求登記手機號,并寫明以何種渠道找來的。她發現里面規模很大,底層賣貓,二樓賣狗,目測數量上百只。
這里是“上海最大寵物基地”,別的寵物店都找我們拿貨,各類品種一應俱全。
工作人員振振有詞說道。最后,陶女士在店里挑了金漸層和藍白英短兩只貓,價格分別為2600元和8000元,總計10600元。
付款記錄
付款后,店長反復強調兩只幼貓不能輕易換貓糧,否則容易出現應激反應。
如果換貓糧出了問題,我們沒法保證售后。
隨后,他開始熱情推銷貓糧套餐,每月980元,服務期內貓糧全包、還提供寄養、洗澡、打疫苗等配套服務,最關鍵的是生病包治。
只要買了我們的套餐,毫無后顧之憂。
陶女士講,自己最初購買的套餐費是35280元,考慮再三,后來改為一年服務,花費11760元。
帶回家第二天,小貓就不對勁了,看著病懨懨的。
套餐服務協議
陶女士急忙聯系寵物店咨詢,店方輕描淡寫:
眼睛發炎而已,來店里拿眼藥水滴幾天就好了。
她取回眼藥水后,按照店方說法,每天給小貓滴三四次藥水,悉心看護。
聊天記錄
連遭投訴
沒有備案
然而,小貓癥狀越來越嚴重,不吃不喝、頻繁咳嗽、打噴嚏,眼睛流膿……4月4日,陶女士將它們送醫治療,經檢查發現寵物貓支原體感染。醫生指出,該病毒有潛伏期,感染源主要是攜帶病原體的環境或患病貓咪,也就是說,寵物店賣出的極有可能是病貓。
小貓領回家后,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醫院診斷病例
醫生告訴陶女士,滴眼水是無效治療,只會加重小貓病情,若再晚一步送醫,極有可能病亡。陶女士向寵物店討要說法,對方不承認售賣病貓,并拒絕退費。隨后,陶女士也被微信上約她去店里選購寵物的人拉黑了。
陶女士被拉黑
幫忙君聯系到卡茲特寵物店。該店店長毛先生回應,寵物店的貓狗品種眾多,來源昆山、遼寧等地養殖戶。對于消費者所述的售賣病貓情況,他拒不承認。
我們只認貓瘟、貓傳腹這類傳染性病毒,支原體感染不算在“三包”里。
他向幫忙君透露,陶女士通過線上中介引流到線下門店,交易完成后,提成費早已分發給相關各方,不可能再去退費。
提成費是交易金額的30%左右,我們在很多社交平臺撒網引流。
當被問及寵物店是否有做備案登記,售賣的寵物能否提供檢疫合格證明時,他信誓旦旦“所有證照手續齊全”。
幫忙君通過“12315投訴公示平臺”查詢發現,關于“上海市閔行區卡茲特寵物店(個體工商戶)”消費投訴較多,涉及捆綁銷售高價雜牌貓狗糧,不履行售后義務,以“霸王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等。
幫忙君與閔行區農委執法大隊取得聯系。動物檢疫管理科執法人員介紹,根據《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從事犬只銷售經營活動的,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手續,并于領取營業執照后5日內到住所地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案。此外,還需提供售賣寵物檢疫合格證明。
執法人員表示,從去年開始,農委就收到了對卡茲特寵物店的大量投訴。經查,該店營業執照以及出售寵物的檢疫合格證明齊全,但并未做備案登記。對于不按照規定辦理備案的,執法大隊已對該店(個體工商戶)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但無法責令其關店。在他看來,即便店鋪存在違法行為,但違法成本和開店成本都很低,只要“改頭換面”,仍能“繼續經營”。
此外,檢疫證明難以對標“星期寵”問題。執法人員指出,寵物商家可能在運輸前進行了檢疫,但活體運輸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感染病毒時有發生,但落地后往往并不再進行檢疫。而且,檢疫證明也很難和消費者所購買的寵物一一對應。
活體銷售維權困境在于難以確定寵物具體的染病時間,如何界定攜帶的病毒從何而來?消費者舉證很難,買賣雙方往往各執一詞。
首例判刑
定性升級
據了解,2024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統共受理寵物及周邊服務相關投訴2015件。幫忙君在社交平臺搜索“寵物消費糾紛”, 售賣病貓病狗的維權現象都不是個例,“星期寵物”成消費痛點,部分不良商家借“愛心領養”之名銷售病寵,并通過分期付費方式捆綁長期消費。此外,部分寵物機構存在違規充值等預付式消費問題。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寵物行業規模快速增長,但一些基本的行業自律、經營模式,甚至對待寵物的方式和態度,并沒有得到足夠的提升和進步,尤其是寵物銷售至今未能得到統一化的監管和規范。在不少執法人員看來,2011年出臺、2016年修訂的《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已不適應現實管理需要,現行的法律法規針對“毛孩子”的飼養規范和管理規范相對空白。
日前,上海閔行區人民法院公開了一起多人團伙通過售賣“星期寵”,進行詐騙、尋釁滋事進而獲利的案件。這是全國首例“星期寵”刑事案宣判,標志著司法層面對寵物消費欺詐的定性升級,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提供更充足的法律依據。
寵物消費
如何避坑
首先,購買寵物應選擇正規、有資質且信譽良好的寵物經營場所,注意查看商家的證照是否齊全,商品和服務項目是否明碼標價,通過網絡平臺等渠道多了解商家的評價。警惕低價引流宣傳,對于類似“免費領養”之類的噱頭,務必保持警覺,這往往暗藏消費陷阱。購買、領養寵物時要求經營者提供寵物檢疫證明、疫苗接種記錄等相關健康證明。
其次,簽訂書面合同很關鍵,合同要明確寵物品種、血統、性別、月齡、疫苗接種記錄、健康狀況等。尤其對于寵物在短期內出現傳染病或死亡等情況,雙方應對責任界定及解決方案作出明確約定。如果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條款,要求經營者修改。對于商家的口頭約定或承諾,一定要以文字形式寫入合同條款,以便日后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
再者,相關交易憑證注意留存,要注意保留合同、支付憑證、聊天記錄、照片視頻等證據材料,如果帶寵物去治病,要保留好醫院診斷書及繳費憑證。遇到消費糾紛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若溝通無果,可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幫儂忙工作室
策劃 | 錢俊毅
文字 | 季晟禎
攝影 | 受訪者
編輯 | 錢俊毅 姚儲杰
編校 | 楊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