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業作為現代經濟的血脈,新華社稱其為“國之重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優秀的金融專業人才在各行各業都是“香餑餑”,但如今的金融賽道也是愈發“卷”起來了,光學好金融還不夠,還需要疊加技能成為復合型人才,才能“彎道超車”拿到央國企和跨國公司offer。
比如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畢業生,用“金融+數據+語言”這種buff疊滿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交出了“高質量就業答卷”。
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179萬,在這個最難就業季,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首屆本科畢業生,交出了“高質量就業答卷”,專業內25名畢業生實現100%就業。
區別于傳統觀念中大數據等同于“編程”“寫代碼”等純理科的學科印象,上外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采用“數據+金融+語言”復合型培養模式,不同于傳統文科或工科專業。上外語言優勢的加持,結合大數據技術的專業學習,使同學們可以根據興趣未來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展開充分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而來,正是對外貿人才需求激增的時代。上外國際金融貿易學院的前身是1984年在英語系中設置并孵化的國際貿易專業,1988年成立對外經濟貿易系。可見上外對經濟形勢的敏感和準確的把握。
金貿學院現有金融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會計學(英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自然語言處理與金融大數據)和精算學(英語)五個本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專業入選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專業入選2021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上外金貿學院最注重學生專業培養的差異化競爭,以錯位打造專業競爭優勢。學校現有多語種專業為自身優勢,結合上外在經濟金融領域專業建設的經驗積累,通過校內聯動、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全方位打造適應全球金融競爭、貿易競爭以及產業變遷的特色專業。
顯然,上外金貿學院的特色培養方式成功了。首屆大數據專業有11名畢業生選擇了走向職場,被華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司爪深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錄用,職位多為數據分析師、軟件開發工程師、IT咨詢等,畢業生薪資待遇最高達到2.7W。
還有超過半數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國內升學的8人中,5人全部推免至國內雙一流高校: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3人被國內雙一流高校統招錄取。出國深造學生共5人,錄取學校為倫敦政經、帝國理工學院、香港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等。
高質量“上岸”和高質量就業齊飛。
上外的復合型人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火”到如今,正是因為緊扣著上海經濟的發展動向。比如金融人才,兼具理科背景、新工科內涵又不乏人文底蘊的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又適時開設跨學科微專業,讓“上外特色”成了通往高薪職場的“金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