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康喜 東莞報道
幾臺兩三米高的專業燈光將片場照射得格外明亮,燈光外,其他演員正在候場。“3、2、1,開始!”在現場導演口令下,幾位攝像師開始將鏡頭對準演員,耐心調整拍攝角度。演員快速入戲,現場氛圍緊張有序。
作為東莞首個微短劇拍攝基地——豎店短劇基地,是專為微短劇量身打造的綜合性影視制作基地,意在與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橫店隔空呼應。8000平方米的基地,囊括了總裁的“商業帝國”、“灰姑娘”的家、醫院、公安局、民政局、學校、公園、大學宿舍……上百個風格迥異的微短劇場景在基地內依次排列,讓劇組能夠輕松實現“一鍵換景”。
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專業的微短劇拍攝劇組、群演乃至短劇粉絲們來到這里,參與著一個日均產出多部微短劇、創造過單劇1238萬元充值神話的影視造夢工廠。
今年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通知,提出組織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賦能千行百業,如“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微短劇里看品牌”“微短劇里看非遺”等創作計劃。以“文旅+微短劇”的形式,助推一批取景地跟隨微短劇的熱播“出圈”,微短劇由此走上文旅賽道。
在東莞,豎店短劇基地已經聯動粵暉園、石龍、西溪古村打造5000平方米的民國街景與10000平方米的古裝場景集群。“通過與東莞各類公共旅游景區掛牌與聯名,我們可以將東莞的文旅元素融合到短劇中。未來,我們也計劃聯合周邊一公里內的風景區,開設大型的劇本殺項目。打造更容易出圈、小而美的文旅目的地。”東莞豎店影視基地相關負責人歐陽杰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4月27日下午,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來到位于南城凱達科技設計中心內的豎店短劇基地,實地探訪這座華南微短劇夢工廠。108個標準化場景以模塊化方式分布,從總裁辦公室到醫院手術室,從校園天臺到科幻實驗室,平均每70平方米就承載一個完整敘事空間。
豎店內的拍攝場景,受訪者供圖
歐陽杰介紹,豎店母公司非凡世界早年間在西安發展。由于當地網絡影視產業已非常集群化、規范化,讓團隊迅速建立起短劇產業化以及AI技術方面的優勢。
這兩年,粵港澳大灣區對文化產業大力扶持,但市場上專業化短劇拍攝基地并不多,這讓歐陽杰看到了新的機會。去年7月,豎店影視基地在南城正式開業。到9月初時,已有3個劇組6部短劇在這里拍攝。
談到為何要起名為“豎店”,歐陽杰笑著解釋,進駐東莞后,發現東莞短劇產業的基礎還是相對薄弱,如何快速提高基地知名度,把品牌推出去,把生態搭建起來,這是擺在團隊面前的第一個問題。
“有一篇名為《我在橫店做短劇》的文章讓我很有啟發。我們的定位就是拍豎屏短劇,所以索性叫‘豎店’。雖然這個名字比較‘山寨’,但是有話題性,讓我們快速獲得了曝光。”歐陽杰說。
現如今,基地12個固定劇組可同時開工,N個臨時行架場景按需切換。這樣高效的運作模式催生了獨特的“東莞豎店速度”:平均3—5天完成拍攝,7天進入后期制作,15天全平臺上線。
豎店內的拍攝場景,受訪者供圖
在此背景下,歐陽杰和團隊也建立起自己的盈利體系,即發展短劇場地、周邊配套和共享空間。劇組進來后,基地為他們提供場地、拍攝器材、服化道配套、后期制作設備,以及餐飲住宿、劇本創作、演員選角、發行等服務。
“1個劇組每日場租底價3000元,一部劇約七天,大約可以收到35000元場租。外加餐飲、住宿和群演的費用,基地里一部短劇的收益預估在7萬多元左右。”歐陽杰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天內多部劇同時開拍,收益將非常可觀。
豎店內的拍攝場景,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微短劇成為影視領域快速發展的新業態。與傳統影視相比,微短劇制作成本低、傳播效率高、敘事節奏快,讓不少觀眾表示一看就停不下來。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
如此龐大的市場,讓歐陽杰和團隊看到了持續扎根東莞做微短劇產業的希望。春節后,基地一直在搭建東莞短劇產業的周邊生態,與上下游配套企業開放式合作,共同推動基地建設和發展。
“場地出租并不是我們全部業務,還包括MCN、演員培訓班、演員海選等。”歐陽杰說,依托東莞各領域對于微短劇的市場需求,與其現有的AI、元宇宙技術深度融合,基地希望構建覆蓋劇本孵化、拍攝制作、智能剪輯、發行投流的全鏈路生態體系。成為連接創作者、MCN機構、流量平臺與消費市場的價值樞紐。
導演張洪銘前段時間在基地結束了一部微短劇的拍攝。從傳統影視公司向微短劇行業轉型,他一直在探索如何鏈接更多領域。“現在我們和一些地方合作創作文旅短劇,以此助推當地文旅行業的發展。”張洪銘說。
豎店內的拍攝場景,受訪者供圖
這與歐陽杰的思路不謀而合。歐陽杰介紹,目前東莞已經將可園、粵暉園、植物園等公共景區免費開放給基地使用。“大家會在我們制作的很多微短劇里面看到東莞的文旅元素。基地也在探索通過政府搭臺、文旅引流、品牌買單的方式,扶持創作更多優質文旅短劇”。
去年開始,國內微短劇以井噴之勢迎來快速發展。進入2025年,精品化已成微短劇的行業共識。國家廣電總局推進“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為探索精品化指出了一條道路。不少城市和鄉村探索以微短劇撬動文旅宣傳,一批作品在引領微短劇精品創作和賦能拍攝地文旅產業發展方面的實踐初見成效。
歐陽杰認為,微短劇不能只是爽劇,豎店希望能夠加深對本土文化的挖掘,講出獨特的故事,讓微短劇走得更遠。“未來短劇的流量密碼大部分將在文旅題材上,具備在地文化、情感共鳴、品牌共創、故事沉浸式體驗的產品,一定會成為爆款。”歐陽杰說。
當前,豎店短劇基地正在致力于構建“短劇+品牌”“短劇+文旅”深度融合的服務生態,為品牌提供全鏈路定制化解決方案。同時,基地希望借助早年在元宇宙技術上的投入,利用數字人、AI微短劇等方式,制作東莞城市文旅精品微短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自“微短劇+”行動計劃開展以來,各地以“文旅+微短劇”形式助推了一批又一批取景地跟隨微短劇的熱播“出圈”。有關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近三成用戶會因短視頻、直播去某地旅游,這種“種草效應”正是文旅微短劇的價值所在,也是以微短劇為媒講好文旅故事的現實需求所在。
如芒果TV推出的微短劇《那個重逢的夜晚》入選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公布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二批推薦目錄。播出后,該部短劇更憑借出色的口碑、引人入勝的劇情持續吸引關注,也讓取景地福建平潭迎來文旅“潑天富貴”。該劇相關短視頻在抖音平臺播放量超6億,為各地探索以“微短劇+”模式,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絕佳借鑒樣本。
今年,東莞提出要創新打造“灣區周末IN東莞”文旅活動品牌,講好東莞紅色革命、潮流活力、制造美學、體育強市的故事,打響“灣區周末IN東莞”品牌知名度,吸引八方來客“游在東莞”。
豎店內的拍攝場景,受訪者供圖
在此背景下,東莞需要思考如何借助微短劇這一新機遇,讓取景地成為網紅打卡地、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形成“觀看—打卡—消費”閉環。同時,也需要在講好地方故事基礎上強化產業支撐,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打造沉浸式文旅新業態,孵化文創產品,進而拓展文旅消費,讓微短劇更好地賦能地方文旅。
值得留意的是,豎店之外,東莞近期還于近期引進DNEG 360 x Dimension虛擬制作影視基地項目、國漫探索訓練營項目2個文旅產業項目。其中,DNEG 360 x Dimension虛擬制作影視基地項目將打造約9萬平方米的影視特效基地。通過打造“影視+旅游”體驗區,項目預計每年吸引游客及影視劇組超50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