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萬物競發。時下,云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3萬余畝沃柑進入采摘高峰期,經過前期宣傳推介,線上線下同步實現“柑”甜熱銷。
在恩樂鎮玻烈村沃柑園里,滿目皆是橙黃綴綠的豐收之景,拳頭大小的果實壓彎枝頭,空氣中彌散著沁人心脾的柑橘清香。果農們穿梭林間,剪刀輕響間,一筐筐沃柑被裝上冷鏈車,沿著寬闊的產業路駛向全國市場——這片曾因山高水缺而貧瘠的紅土地,正因“黃金果”的崛起煥發新生機。
沃柑滿枝結碩果。圖/鎮沅縣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鎮沅縣恩樂鎮根據玻烈村氣候條件,堅持黨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以“支部引路、企業帶路、產業鋪路”為主線,注重資源整合積極推動玻烈村農業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增長新模式,玻烈村沃柑產業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和提質,品牌效應逐步擴大,當地群眾走上一條“果香民富”的產業發展之路。
事實上,玻烈村沃柑的蓬勃發展歷經近8年探索,從2017年以“請進來”將土地流轉給企業集中規模化運作,與普洱綠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土地開發合作合同,形成“農戶入股土地、投資方出資、統一管理”的合作模式,引進沃柑進行規模化種植。到帶領340戶農戶攻克試驗種植掛果率低、灌溉水源“卡脖子”問題,到如今種植面積達1.2萬畝,形成標準化種植、智能化分揀和冷鏈運輸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遠銷海內外,可謂是在不斷探索中突破前進。
玻烈村黨總支書記張仕宏回憶說:“沃柑樹試種初期,掣肘產業發展的兩大難題一個是種植技術,另一個是水源灌溉,2017年前這里還是‘種一坡收一籮’的陡坡旱地,村里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近幾年,鎮沅縣煙草專賣局通過修建水窖、水池、水渠、推廣鋪設滴灌帶等方式反哺農業,將生產用水引入田間地頭,灌溉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降低村民們的耕作成本,帶動了候鳥歸巢。”
目前,普洱沃潤吉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行的“零成本入園、零風險經營”的合作機制在玻烈村已經運作成熟,村民們化身為“產業工人”和“技術管家”富了口袋。
玻烈村陳家組小組長李有付便是其中之一,他一邊拿著游標卡尺仔細測量沃柑直徑一邊說道:“我負責管理的果園面積有50畝,每棵果樹有10元管理費,單果直徑超過6.5公分每斤還有0.5元提成,大伙兒伺候這些‘金疙瘩’比帶孩子還精細!”像李有付這樣的“技術管家”,在玻烈村有1000多名,輕輕松松實現家門口就業。
工人在園區緊鑼密鼓采摘沃柑。圖/鎮沅縣融媒體中心
俗話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相鄰的文舊村也抓住機遇,在轄區煙草援建的沙洲地水庫順利建設完工后,借鑒“玻烈模式”迅速發展山地沃柑種植,搭上了煙草水利工程的快車。
據了解,沙洲地水庫位于文舊村文舊河源頭,總庫容252.66萬立方米,灌溉耕地面積1.07萬畝,該項目總投資9624.5萬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7115.28萬元。水庫的建成,有效解決和改善了山區農業用水難的實際問題,文舊村烤煙、沃柑產業均實現了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其中沃柑種植面積達到2400多畝,切實幫助老百姓穩定增收。
煙草援建的沙洲地水庫。攝/朱浩南
暢通“水動脈”做活“水文章”,沃柑映金富山鄉。煙草水利工程是煙草行業反哺農業、支持農業的重大舉措,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升人居環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現如今,沃柑產業已經成為恩樂鎮的重要產業,“小果實”成為帶動創業增收、農民致富的“金果果”,昔日的“望天地”變成“綠色銀行”。下一步,恩樂鎮將不斷優化沃柑產業鏈,促進沃柑分選、加工、冷藏等全產業鏈閉環,形成鮮果鄉村旅游銷售,優果異地銷售,次果深加工產品化的沃柑產業鏈,推進沃柑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圖片由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朱浩南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