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凌晨
上海市普陀區一居民樓一樓
停放的電動自行車
突然燃起大火
致樓內黑煙滾滾
家住5樓的一對老年夫婦
在逃生過程中被燒成重傷
生死時刻
一念之失險送命
事發當日凌晨2時48分許,5樓住戶馬巖被“失火了”的喊叫聲驚醒。“黑煙從防盜門的門縫往家里鉆”,馬巖冷靜判斷:這時沖出去太危險。于是他轉向北陽臺,望到樓下聚集的人群便安了心。他猜測,消防救援人員會即刻趕到,決定固守待援。
而此時,住在馬巖隔壁的老夫妻已經沖出了家門。
據居民回憶,這對老夫妻逃至二樓時已被嚴重燒傷,在消防員的幫助下,艱難翻窗爬至一樓雨棚后才順利得救。隨后二人送醫搶救,其中男性傷者燒傷面積達84%,女性傷者燒傷面積達91%。
營救現場(圖源:新聞晨報)
電動自行車起火
高溫濃煙可致命
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后撲滅明火,停放在一樓樓道里的兩輛電動自行車已燒得只剩骨架殘骸。
“這些把電動自行車停在公共樓道的人太自私了,威脅的是整幢樓居民的生命安全。”一位居民難掩憤怒。
滅火救援現場(圖源:新聞坊)
上海市消防救援局曾聯合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開展過一次電動自行車燃燒真火實驗,實驗顯示,放置在一樓的電動自行車起火后:
79秒:二樓煙氣溫度飆升至126.7℃
348秒:二樓煙氣溫度躥升至658.8℃
497秒:二樓煙氣溫度高達1105.9℃
火場逃生要“躲火避煙”
躲火只是第一步
防煙也是保命關鍵
很多人就是因逃生方式不當
受傷甚至遇難
火災求生冷靜判斷、正確應對
才是關鍵
???
火場生死抉擇:
等救援or闖火線?
01
觀察火源和煙氣位置
若火災發生在自己的房間內,且火源明確,首先使用滅火器或消防栓嘗試撲滅火源。一旦無法處理請立即逃生,逃生后記得關上住戶門,以及樓梯間的防火門。
若火災發生在其他樓層或公共區域,開門逃生前要先觸摸門把手或門鎖是否發燙,查看門縫是否有煙氣滲入。如果入戶門發熱、有煙氣滲入,說明外部火勢已經較大,不要貿然沖出去。
02
逃生指南
逃生過程中,盡量走樓梯安全通道,不要坐電梯。
逃生時注意隨手關閉樓梯間的防火門,隔煙隔火,阻止火勢蔓延。
許多火災中的傷亡是由有毒煙氣造成,因此如遇煙氣層較低,逃生時盡量低姿彎腰,可以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避開煙氣。
03
固守待援指南
若門把手或門鎖溫度很高或開門有濃煙,應退守待援。此時,可用衣物、床單等堵住門縫,潑水降溫防煙。
撥打119報警,說清被困樓層、房間等重要信息,可在窗口位置通過手電、揮舞衣物等方式發出求救信號。
電動自行車頻釀火災
七個“嚴禁”保平安
昆明
2025年4月12日,云南省昆明市一電動自行車維修商鋪凌晨突發火災,造成店主一家8人死亡。目前起火原因調查及善后處置工作正有序開展。
2024年7月9日,湖北省武漢市一名大三學生因室友違規在室內為電動自行車電瓶充電引發爆燃事故,導致其全身90%燒傷。
預防電動自行車火災
請牢記七個“嚴禁”
1.嚴禁購買不合格電動自行車及配件。不合格、非標或超標的電動自行車、電池、電線、充電器,會增加火災風險。
2.嚴禁擅自改裝。擅自改裝電池或加裝音響、照明等,容易造成線路超負荷引發火災。
3.嚴禁不按規定停放。在未落實防火分隔、監護等防范措施的住房、地下車庫和地下室、半地下室內不能停放電動自行車。
4.嚴禁在非規定區域充電。在人員密集場所和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門廳、疏散通道、樓梯間等不能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5.嚴禁“飛線充電”。不能采用私拉電線、亂裝插座等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的方式為電動自行車充電。
6.嚴禁在易燃品附近充電。電動自行車充電要遠離易燃可燃材料和易燃易爆物品。
7.嚴禁長時間充電。電動自行車應避免充電時間過長,整夜充電且無人看管,一旦電池、電線等出現問題,極易引發火災。
禁止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樓梯間
杜絕電動自行車電池入戶
規范使用、安全充電
如遇火災要冷靜判斷
躲火避煙正確逃生
來源 | 國家應急廣播
審核丨姜志清 陳榮亮
編輯 | 陳沈楠
- 廈門市消防救援支隊全媒體中心出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