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4月28日電 (記者董志雯)4月28日,“同心共治 匠心為民”首屆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勞動競賽舉辦。來自全市16個區的32支代表隊、96名社區工作者同臺競技,開展“硬核”比拼,全面展現新時代社區工作者的專業風采和職業形象。
以賽促訓:鍛造社區治理“生力軍”
自2024年11月起,市委社會工作部依托“新版社區云”平臺,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首屆上海市社區工作者勞動技能(初賽),共發動吸引了3.5萬余名社區工作者參與,涌現出一批“滿分居委會”和“滿分社區工作者”。市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各區創新復賽賽制,采取“線上答題+閉卷考試”“主題演講+現場問答”“情景演繹+方案設計”等形式,融競賽于實戰、實例、實訓,探索“賦能+競技+培訓”隊伍能力建設新路徑。聚焦社區“疑難雜癥”,通過“場景式重現”,把社區真實場景搬上比賽舞臺,推動社區工作者從“事務能手”向“治理專家”轉變。
以技展才:亮出為民服務“真功夫”
4月28日舉辦決賽,在專業知識競技賽環節,圍繞政策法規、綜合治理、物業管理、社會保障、應急處置等社區治理高頻應用場景,通過“限時必答”“自由搶答”雙環節設計,既檢驗知識的儲備厚度,更考驗實戰應變能力。現場選手們沉著應對、精準作答,在緊張激烈的交鋒中,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上海社區工作者“專業過硬、服務為本”的鮮明特質。專業技能挑戰賽直擊社區治理熱點難點,既有噪音擾民、綠化修剪、樓道堆物等“老大難”,更有關愛老人、社區議事、開展活動等“日常功”。通過“沉浸式演繹”和“辯論式設計”兩種形式,在真實還原社區工作場景的同時,讓賽場變身治理課堂。選手們各展所長,有的化身“金牌調解員”,用法理情化解矛盾糾紛;有的擔當“居民貼心人”,以走家串戶積累信任。根據比賽情景提煉社區工作方法和技能,形成一批工作指南和案例匯編,讓更多“社區堵心事”變為“社區舒心事”。
以情暖心:當好群眾身邊“貼心人”
頒獎典禮及風采展示為參賽選手和優秀社區工作者代表搭建平臺,邀請一線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志愿者代表,以及基層治理相關工作部門共同見證,進一步營造上海市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氛圍。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情景劇《更新路上的基層擔當》,由一線社區工作者本色出演,生動再現了舊改過程中“政策剛性”與“民生溫度”的平衡,展現了社區工作者在群眾多元訴求與沖突矛盾中尋求最大公約數的治理智慧。在隨后的微論壇《敲開家門打開心門》中,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秀勤攜手四位社區工作者代表展開新時代群眾工作大討論,為社區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也為廣大社區工作者同仁們的基層實踐拓寬了工作路徑。
以比促建:激發基層隊伍“新活力”
經過激烈角逐,徐匯區徐匯兒女之心隊榮獲一等獎、浦東新區浦聯星火隊、普陀區同心丈量隊榮獲二等獎、嘉定區嘉行致遠隊、寶山區聚誼家隊、松江區五宜中山隊榮獲三等獎,浦東新區、黃浦區、徐匯區、普陀區、虹口區、閔行區榮獲優秀組織獎,來自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的李燕琳、黃浦區外灘街道的史麗雯、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的孟繁一等20位表現突出的社區工作者獲得“社區匠心治理師”的稱號。勞動技能系列競賽是能力的‘試金石’,更是成長的‘加速器’。許多選手表示,通過競賽不僅收獲了適用的工作方法,更構建起跨區域的協作網絡,為破解社區治理的共性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對競賽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團隊和個人,市委社工部將聯合市總工會適時擇優推評“市五一勞動獎章”和“市工人先鋒號”等榮譽,進一步增強全市社區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本次競賽由市委社會工作部、市總工會聯合主辦,徐匯區委社會工作部、區總工會聯合承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