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相關重點
工作任務清單
引 言
隨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信用在營造穩定、透明、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振民營經濟信心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國家層面持續出臺系列信用相關政策文件,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領域的創新實踐,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小信梳理了2024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各部委發布的信用相關重點工作任務。本期帶您回顧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相關政策(第二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涉及信用相關工作文件
(第二期)
關于印發《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
(發改區域規〔2024〕352號)
項目單位應當按程序向省級發展改革委報送資金申請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資金承諾函和綜合信用承諾書。項目單位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負責。
(一)資金申請報告應包括項目的規劃依據、建設必要性和預期成效、前期工作批復情況、總投資及資金來源、年度投資需求、建設內容、績效目標等。
(二)可行性研究報告應結合本項目特點,參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的通知》(發改投資規﹝2023﹞304 號)要求編制。
(三)綜合信用承諾書應包括承諾申報材料真實,項目單位未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按照投資計劃推進項目建設,及時準確上報進度數據和信息等。
項目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責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核減、收回或者停止撥付投資補助資金,暫停其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依法依規將相關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在“信用中國”網站予以公開,依法依規開展失信懲戒,根據情節輕重提請或移交有關機關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或者法律責任。
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推動監管執法標準規范統一。探索聯合發布統一的監管政策法規及標準規范,鼓勵各行政執法領域探索建立京津冀統一規范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強京津冀跨區域監管聯動,完善在反壟斷、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信用監管等重點領域三地監管執法定期會商、應急響應等機制。加強三地監管執法資源共享,推進執法信息互聯互通。深入推進統一的信用監管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構建跨區域跨部門信用協同監管和聯防聯控機制。
加快建設誠信京津冀。建立京津冀政府承諾合法性審查制度、政府及時支付中小企業賬款和失信補償、賠償與追究制度,重點治理債務融資、政府采購、招商引資、企業賬款支付等領域的政府失信行為,暢通政府失信投訴舉報渠道。依托京津冀區域公共信用數據共享系統,健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信用記錄。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京津冀征信鏈等作用,促進涉企信用信息互聯互通,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健全完善京津冀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關于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 發改辦財金〔2025〕80號)
一、規范開展失信名單管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要依據《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貫徹落實 <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暫行辦法> 的通知》(人社廳函〔2021〕161號)要求,依法依規開展失信名單認定、列入、公開、推送、信用修復等信用管理工作,強化對惡意欠薪違法行為的信用約束。同時,綜合分析欠薪問題產生原因,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的教育、規范、震懾作用,分類施策、多措并舉,及時有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二、健全失信名單共享機制
作出列入決定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以下簡稱列入部門)應于列入決定生效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按照數據標準(見附件1)將失信名單推送至同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列入部門要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要求開展信用修復,并配合做好“信用中國”網站信用修復的“一網通辦”。當事人被移出失信名單的,列入部門應于移出決定生效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移出信息按照數據標準(見附件2)共享至同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有條件的地區,由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本地區失信名單及時推送至省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做好當事人被移出失信名單的信息共享工作。
省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以下簡稱信用牽頭部門)匯總失信名單后,于每月5日前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享相關信息,并同步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各級信用牽頭部門應在收到失信名單七個工作日內,將失信名單共享至相關部門,督促相關部門對被列入失信名單的當事人,依法依規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貸款、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予以限制。
在失信名單管理和共享工作中,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關于保守國家秘密、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規定。公開個人相關信息的,要進行必要脫敏處理。
三、切實加強督促指導
省級信用牽頭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指導本地區做好失信名單管理等相關工作,建立健全失信名單共享報送機制,于2025年2月14日前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推送和共享失信名單信息,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完整。省級信用牽頭部門要建立健全失信名單管理懲戒效果定期通報機制,及時掌握相關部門懲戒措施實施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聯合對各地失信名單管理有關工作以及信息的及時性、規范性、完整性等開展質效評估。
關于印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的通知(發改體改〔2024〕1742號)
有關部門要健全完善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統一制定兼容各領域的信用修復規則,強化各有關部門、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的工作協同。
各地區要督促行政機關誠信履約,將本轄區行政機關違反與經營主體簽訂的政府采購、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合同、協議所約定事項的行為記入相關主體信用記錄,將政務失信記錄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相關評價指標,強化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渠道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發揮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作用 助力提高內外貿一體化水平的意見
(發改財金〔2024〕1731號)
優化企業投保內貿險費率機制。督促各保險機構強化信用風險管理,提供優質信用風險管理服務,按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在科學評估風險基礎上,合理擬訂內貿險費率,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
夯實內貿險發展的社會信用基礎。強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功能,依法依規將保險公司理賠信息納入平臺,統籌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建設,支持保險機構接入并依法依規使用有關信用信息。完善信用報告制度,推廣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為保險機構開展內貿險提供參考。
發揮征信系統對內貿險支持作用。推動保險機構接入征信系統,依法依規報送理賠等信用信息、查詢和使用信用信息,給予內貿險承保機構征信服務收費適當優惠。
鼓勵開展內貿險配套延伸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內貿險的風險緩釋作用,積極開展內貿險保單融資,加大對重點內貿企業融資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商業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機構依托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開展合作,推廣“保險+信用+融資”模式,針對貿易信用良好的企業,開發融資產品、優惠融資利率,發展信用經濟。
依法打擊虛假合同和騙保等行為。督促保險機構依法嚴格審查被保險人及其交易對手的信用狀況,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增進市場信用。依法依規打擊利用虛假貿易投保內貿險騙保或開展保單融資等行為。各地區要依法依規支持保險機構開展內貿險索賠追償。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家政服務業產教融合的意見
(發改社會〔2024〕1521號)
健全技能提升工作體系。完善家政服務業職業分類體系,推進家政服務業相關職業(工種)的國家職業標準制(修)訂,強化家政服務標準實施應用。持續推進家政(家庭)服務職業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引導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的職業學校、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面向家政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在教材開發和課程設置上提高職業道德內容比例。持續開展家政服務員技能升級行動。引導更多家政企業組織家政服務員在“家政信用查”平臺進行實名認證并參加線上培訓,通過“家政信用查”向消費者展示培訓信息。深化以賽促訓,支持舉辦各級各類家政職業技能大賽,鼓勵在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中設置家政服務類競賽項目。
培育家政產教融合型企業。指導各地建立健全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標準,大力培育家政領域產教融合企業。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家政企業列為國家級或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各地要嚴格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細化“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舉措,支持家政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
(發改環資〔2024〕898號)
加強節水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節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和水效標識管理制度,強化節水產品質量抽查,督促節水產品裝備制造企業嚴格按照技術標準要求組織生產,依法打擊水效虛標、認證結果造假等行為。加強節水產品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完善節水產品生產企業信用記錄,強化產品質量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服務質效 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的通知
(發改辦財金〔2024〕548號)
一、加強地方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整合和統一管理
二、提升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質效
三、提升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功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建立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信息系統的通知
(發改辦投資〔2024〕151號)
加強中介機構監管。
我委依據信息系統對參與項目的中介機構服務質量進行監測。對在提供特許經營方案編制、特許經營協議起草、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申請報告編制、法律意見出具等中介服務時質量低劣、弄虛作假的,我委將視情節輕重,依法依規對相關單位予以提醒、約談、警告。涉及工程咨詢機構的,將在工程咨詢單位資信評定時予以考慮;涉及律師事務所的,如情節嚴重,將反饋司法部門。我委將把信息系統中存在失信行為的項目參與方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關于印發《2024—2025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
(發改辦財金〔2024〕451號)
一、提升信用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二、統籌推進信用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應用
四、提升信用監管效能
五、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數據局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
發改數據〔2024〕660號
推進城市精準精細治理。加強城市數字化轉型與城市更新、空間優化、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社會信用等重大戰略與政策銜接協同。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深化“一網統管”建設,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維全過程各環節數據融通,加強城市生命體征監測,推動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數據賦能、業務聯動。依托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等,整合狀態感知、建模分析、城市運行、應急指揮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規劃建設、城市管理、應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民情感知等領域,實現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研判、協同高效處置、調度敏捷響應、平急快速切換。探索基層一體化智慧治理體系,加快高頻數據按需合規回流基層,形成基層數據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應用服務體系,促進業務協同和上下聯動。加強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和加工應用,探索依法依規建立城市數字服務供應商信用承諾、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的管理閉環。探索建設基于城市統一標識體系的“城市碼”,推進房屋建筑、重大項目等“落圖+賦碼”機制,形成“多碼合一、一碼互聯”的服務治理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