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爆滿: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
因為胖鯨在上海車展的首個周末選擇觀展,不出意料迎來了大排長龍的一天,每時每刻處在“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的階段。
擠滿人也要圍觀的,自然是“車展流量王”——豪車、概念車、熱門車型擺陣,一些國內新能源車企也是“新晉流量王”,像小米展臺,盡管沒有雷軍坐鎮(zhèn),還是被圍個水泄不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車企頗有些“不務正業(yè)”,不僅把機器人車模推出來硬要給大家表演一番,還開始跟二次元、年輕人套近乎,“爆改”官方痛車——長毛的五菱宏光、“小豬佩奇”版保時捷,00 后上崗實錘。
小小科普,痛車指喜歡動漫的有車一族將動漫、游戲角色或二次元元素“貼滿”車身,用視覺來宣告“這輛車是我的信仰手辦”,是個人審美的輸出,也是同好的接頭暗號。
上海車展痛車一覽
不過真要論起來,今年的“野生車展之王”應該藏在 B 站展臺。本“假二次元”走進去,也跟老鼠掉進米缸沒差別,就問原神、芙莉蓮痛車,誰能拒絕?更不用提小鵬匯天跟碧藍航線合作的全網第一架痛飛機,除了“痛,太痛了”無話可說。別問怎么運進去的,問就是神秘力量。
小鵬匯天“陸地航母”
從復刻《四驅兄弟》的真人版巨無霸、內置電競房的全透明痛車等爆改神作,到車企高管與 UP 主同臺探討造車邏輯,B 站的年輕人用創(chuàng)意重新定義了車展。
換個角度想,這些天馬行空的操作,都是年輕人攻陷車展的一個縮影。
B 站特色展品“巨無霸”、“透明車”
在用戶購車年齡集體下降的大背景下,Z 世代成為了毫無疑問的汽車消費增長的核心人群,如何攻心為上拿下年輕人,正在成為車企的新目標。
胖鯨頭條
#1
當車企學會說人話
年輕人改寫汽車消費話語權的的第一步:和車圈黑話正面對抗。
“端到端是什么,端水嗎”,這是 B 站“拒絕黑話倡議墻”上的一句話。走近 B 站展臺,遠遠就能看到一塊醒目的背板,里面寫著類似的各種玩笑話,也是真心話。
消費者苦“黑話”久矣。不知道從何時起,“黑話”成為品牌營銷領域的一部分共識,一些品牌不再追求普適性、接地氣的廣告,反而更喜歡高大上、體現專業(yè)性和壁壘的“黑話”營銷。這種現象在車圈尤其普遍。
B 站發(fā)起拒絕車圈黑話倡議
但胖鯨認為,這不完全是車企的錯。從內燃機時代開始,汽車工業(yè)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其復雜程度可見一斑;而電氣化和智能化時代下,汽車行業(yè)的復雜度和對公眾的解釋難度又在成倍增長。這其中的鴻溝,基本可以看作是你姥爺的機械手表和你的 Apple Watch 之間的差異。
對用戶來說,你很難想象有些用語已經是經過優(yōu)化后的產物,但這又確實是事實。幸運的是,在互聯(lián)網的培養(yǎng)下,當代年輕人對于數字化技術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更能適應這波汽車的電氣化和智能化浪潮。
在去年的《超級科學晚》上,B 站汽車知識區(qū) UP 主“保鏢的車庫”就用“接-化-發(fā)”的順口溜科普了一番智能駕駛的工作邏輯。
智駕的工作邏輯@保鏢的車庫
他將智能汽車上的軟硬件分別對應人類在開車時的“看/聽-大腦-手/腳”等功能,比如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就可以視為眼睛跟耳朵,用來看清道路信息。
大腦是智駕最核心的模塊,是通過模仿人腦神經結構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張人工的神經網絡,模擬人類在面對道路難題時如何決策,從而驅動后續(xù)手上的方向盤和腳下的油門/剎車的動作。就像人開車有好有壞一樣,智駕水平高低也決定于這張神經網絡的能力。
智駕中的“端到端”是什么@保鏢的車庫
“保鏢的車庫”繼續(xù)以華為 ADS 3.0 為例,比如,他提到傳統(tǒng)智駕在面對“鬼探頭”的時候,經常選擇在剎車或者轉向中選擇其一執(zhí)行,這更像是一個新手司機會做出的決策。但對于最先進的“老司機”智駕系統(tǒng)而言,兩者同步進行才是最正確的方式。在科普的過程中,他將算法升級的點和功能實操融會貫通,進一步讓觀眾理解技術進步對日常車機使用的影響。
如今,汽車內容已經成為 B 站增長最快的內容板塊之一。無論是熱門款車型的綜合測評、汽車科技知識科普,又或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最新的科學技術,都能“輕易”成為站內的流量密碼。
B 站汽車專區(qū)
年輕消費者對汽車內容的偏好,背后離不開這群在專業(yè)上深耕、擁有科技轉譯能力的 UP 主,他們正在把“黑話”變成“爆款”,將工程師思維轉變?yōu)橛脩羲季S,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精彩內容。針對車企在營銷過程中的黑話遍地的現象,這群專業(yè)的 UP 主也開始承擔起“中譯中”的職責。
當下的汽車廠商有多么內卷,具體體現在參數的種類越來越多、數值越來越大,其中自己創(chuàng)造的名詞越來越多,然而大力投放造就的營銷效果并不佳。
有人將之歸因于當下碎片化的傳播環(huán)境,汽車廠商要通過內容接觸用戶變得越來越難,而用戶也正變得越來越沒耐心。實際上,在 B 站用戶是越來越喜歡看汽車相關內容的,B 站汽車興趣人群的濃度至 2025 年 Q1 占比已超過主流社交媒體及短視頻平臺。
《2025 嗶哩嗶哩汽車行業(yè)白皮書》顯示,去年 B 站汽車類內容的投稿量增長達到 266%,總播放量達到 2888 億。愛看愛買,B 站擁有龐大的現有購車以及潛在購車人群,據測算,B 站用戶圈層中存在大約 1.2-2.3 億的首購潛在人群。
《2025 嗶哩嗶哩汽車行業(yè)白皮書》
年輕人熱衷在 B 站大學的課堂上學習各類汽車知識,以備不時之需;在剛出校園或者擁有一定經濟實力后,順勢晉升為“有車一族”。有人調侃,品牌吹再多的牛,也不如 UP 主砸車時的一榔頭下去實在。
胖鯨認為,這背后的原因在于,代際的下移要求車企以更活人感的方式與用戶交流,說更多“人話”。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清楚地知道“第一”可以不只是一個品牌,限定詞加得夠多,哪個品牌都能成為第一;與其堆砌更多“第一”,對車企來說更好的方式是,通過各種“人話”解釋你為什么值得“第一”的地位。
胖鯨頭條
#2
UP 主改寫品牌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
五菱宏光用“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成為一時的流行,證明“說人話”的本質是尊重用戶語境。
“用戶語境”指的是用戶的交流方式、習慣和需求。尊重用戶語境就是使用用戶熟悉的語言和方式溝通,而不是用行業(yè)黑話或復雜術語。在尊重用戶語境上,可能沒有人比 B 站 UP 主做得更好。
即便繞開汽車板塊,在 3C 消費電子、家居家裝等技術要求高、選擇多樣化、相對非標的品類,B 站 UP 主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區(qū)、數碼區(qū)、知識區(qū)的 UP 主在底層邏輯上幾乎都是相通的,承擔著一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轉譯者”的身份,幾乎是除了品牌方之外,對產品最為了解的角色。
目前市面上,你能想象到的每個品類或者產品都能在 B 站找到對應的測評和分析,從用戶角度看完全是“萬能口袋”般的存在。
比如 B 站家居家裝區(qū) UP 主“Mr迷瞪”,就曾經做過凈熱一體機的橫向測評,作為凈水機下屬的一種新的產品形態(tài),接替了熱水壺在家中的地位,這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Mr迷瞪”通過對三條主要技術路線下的產品運作原理解析,進一步剖析參數背后的意義,找到對用戶起到最為關鍵影響的決定性因素,從而給到用戶更直接的選擇指引。
凈熱一體機測評@Mr迷瞪
可以看到,B 站 UP 主借助獨特的創(chuàng)意呈現方式,擅長將高深的技術知識轉譯為通俗易懂、有趣的內容,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傳播,吸引更多觀眾的同時,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品牌的科技屬性和形象。
縱使在其他平臺也有大量的科技轉譯博主,但同時能“講得請+信得過”,從而深度影響品牌心智,這是獨屬于 B 站社區(qū)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
在科技轉譯之外,B 站豐富的內容生態(tài),也讓品牌在技術之外,擁有更多的營銷突破口。比如通過戶外旅游與汽車駕駛等深度體驗種草的方式,理想汽車與紀錄片 UP 主“食貧道”的跨界合作,推出的《穿越新大陸》系列,駕駛著理想 L9 從城市到雨林穿越一整片美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汽車的性能。截至目前,該系列總播放量已突破 3000 萬,總互動量近 400 萬,并多次登上“每周必看”。
“食貧道”與理想 L9 合作視頻
類似的跨界合作還有文化區(qū) UP 主“戴建業(yè)老師”與一汽奧迪的合作。“戴建業(yè)老師”將古典詩詞與汽車文化結合,在自駕游探訪古詩詞的地理場景過程中,融合了汽車的駕乘體驗,體現了詩與遠方和代代傳承的精神。
“戴建業(yè)老師”與一汽奧迪 A6 合作視頻
好的內容是一切商業(yè)可能性的基石。一方面,B 站海量的汽車內容共創(chuàng),能夠切實幫助車企將不可捕捉的流量積淀為品牌的長期信任資產;另一方面,B 站有不同的興趣圈層,無論是專注技術的硬核玩家,還是喜歡生活方式的普通用戶,都能找到合適的內容,車企能夠透過這些多角度接觸到用戶,將汽車打造為生活的一部分。
當下,Z 世代對汽車消費本身不僅是交易,更是一種認同。顯然在 B 站,車企要么用 20 分鐘讓用戶愛上你,要么用 2 秒鐘被劃走——沒有中間選項。
尤其當行業(yè)陷入內卷,B站的戰(zhàn)略價值在于:在這里,品牌與年輕人的關系不再是“營銷與被營銷”,而是共同構建一種關于技術、生活與信仰的新敘事,甚至由創(chuàng)作者、彈幕、社區(qū)引發(fā)的內容裂變,正在變成汽車品牌的勝負手。
本期作者
Hanna Zhou
我在關注
3C消電
AI科技與IP
零售與電商
品牌出海
進行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