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國首都倫敦全力籌備奧運會之際,在相距 430 英里之遙的北方,凱爾特人隊正在歡慶他們四年來的首個聯賽冠軍。那是 2012 年,在艾爾郡一個陽光和煦卻仍帶絲絲涼意的日子里,尼爾?列儂率領的球隊于橄欖球公園球場,以 6 比 0 的懸殊比分大勝基爾馬諾克隊。
彼時,這支來自帕克海德的勁旅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而他們的同城死敵流浪者隊,卻深陷困境。兩個月前,流浪者隊進入托管程序,艱難維系著俱樂部的運營。在風云變幻的蘇格蘭足壇,局勢正悄然發生轉變,然而,幾乎無人能夠預見,這一系列變化竟開啟了一段蘇格蘭足球史上前所未有的單一俱樂部統治時期。
有人主張,凱爾特人的統治地位早在 2012 年之前便已初現端倪,這一觀點并非無的放矢,尤其是在場外事務方面,有著諸多有力的佐證。但從競技層面來看,正是那個在艾爾郡的下午,為他們在隨后 14 個賽季里豪取 13 個聯賽冠軍、8 個蘇格蘭杯冠軍以及 8 個聯賽杯冠軍的輝煌征程,拉開了序幕。
若要從凱爾特人對手的式微中探尋其成功的緣由,并非難事。畢竟,自阿伯丁隊成為上一支捧起蘇格蘭足壇最高榮譽獎杯的非格拉斯哥豪門球隊以來,已足足過去 40 年。在蘇格蘭足壇,聯賽桂冠通常在格拉斯哥的兩大豪門之間輪轉,但凱爾特人的成功,絕非僅僅得益于流浪者隊的崩塌所帶來的契機。誠如美國著名橄欖球教練文斯?隆巴迪所言:“站在山頂的人,絕非偶然跌落至此。”
球場上的卓越表現
足球領域的成功要素,實則簡明扼要:覓得一位優秀教練,率領陣容配置合理的球員團隊,優異成績自然會隨之而來。當然,堅實的商業模式是這一切得以實現的根基,關于這一點,我們稍后再深入探討。無論是在綠茵場上,還是在教練席上,穩定性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橄欖球公園球場那場大捷后的 13 個賽季里,凱爾特人僅歷經四任主教練。尼爾?列儂和現任主帥布倫丹?羅杰斯,均曾兩度執掌球隊教鞭。在凱爾特人的成功篇章中,教練團隊的穩定性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既不容忽視,亦值得大書特書。
在羅杰斯與安格?波斯特科格魯執教期間,他們在格拉斯哥取得的斐然成績,吸引了英超球隊拋來橄欖枝。在這四任教練中,唯有羅尼?德伊拉的勝率低于 70%。在凱爾特人這樣的頂級俱樂部中,出現這一情況或許并不讓人意外。但需要留意的是,在當前的統治時期內,凱爾特人五次斬獲國內三冠王。他們不僅贏下比賽,而且贏得漂亮、贏得穩定。正如經驗豐富的足球評論員、前蘇格蘭邊鋒帕特?內文所評價的:“他們慧眼識珠,挑選到了優秀的教練。”“他們始終堅定地支持教練團隊,從未慌亂失措。在歐洲賽場等賽事中,曾有幾次局勢看似不容樂觀,換作其他球隊或許早已陣腳大亂,但凱爾特人通常能夠沉著應對,正因如此,球隊才得以保持真正的連貫性。”
精妙的球員交易模式
凱爾特人近期在球場上的統治力,在財務報表中也得以彰顯。在足球世界里,競技成績與財務狀況雖非必然存在直接聯系,但二者相互促進的情況并不少見。凱爾特人并未為了追逐獎杯而背負沉重的債務,這得益于其在財務方面的審慎管理,以及基于球員交易和參與歐洲賽事這兩大核心領域構建的商業規劃。這兩個關鍵因素,為凱爾特人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理論層面而言,球員交易的成功邏輯頗為簡單,即賣出球員的收入高于買入球員的支出,與此同時,球隊還能在賽場上持續取得佳績。然而,這一邏輯背后存在著諸多復雜的變量,致使極少有俱樂部能夠精準把握其中的奧秘。大約在 2004 年,凱爾特人對球員交易策略進行了調整,其核心原則是優先引入 24 歲以下的年輕球員。依據足球統計網站 Transfermarkt 的數據,自 2011 - 2012 賽季起,凱爾特人在球員引援方面投入約 2.13 億英鎊,而通過球員轉會獲得的收入則約達 2.6 億英鎊。在這些賽季里,僅有四個賽季俱樂部在球員引援上的花費超過了轉會收益。其中,成功的轉會案例包括以約 2500 萬英鎊將馬特?奧賴利出售給布萊頓足球俱樂部,以 2500 萬英鎊將若塔轉賣給吉達聯合足球俱樂部,以及以 2300 萬英鎊將基蘭?蒂爾尼賣給阿森納足球俱樂部。
凱爾特人成功的關鍵在于,在賣出大牌球員后,能夠明智地進行再投資,直至下一位極具潛力的新星涌現。將這家格拉斯哥俱樂部的相關成績與曼城對比,在同一時段內,曼城僅在一個賽季的球員交易中實現盈利,且球員轉會方面的總體虧損超過 10 億英鎊。在球員交易領域,凱爾特人遠稱不上是歐洲最為成功的俱樂部。例如,葡萄牙的本菲卡俱樂部在過去 10 年里,通過球員交易賺取了近 6.4 億英鎊的利潤。但對于凱爾特人而言,成功的球員交易已不僅僅是在無法依靠歐冠豐厚收入時的一種財務保障手段。
歐洲賽事的關鍵影響
歐冠賽事堪稱凱爾特人最大的收入源泉。在上述提及的 14 個賽季里,凱爾特人七次闖入歐冠小組賽或聯賽階段。今年,若不計算門票收入與招待收入,凱爾特人僅憑借參賽就獲得了超過 3000 萬英鎊的收益。對比該俱樂部贏得聯賽冠軍所收獲的 450 萬英鎊,便能深切理解他們為何將歐冠參賽資格視為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歐冠抽簽日負責抽簽工作的歐足聯副秘書長喬治?馬爾凱蒂深知,如今對于凱爾特人這樣的俱樂部而言,參賽的意義遠不止于經濟收益。
“參與歐冠以及其他歐足聯賽事,對每一家俱樂部而言都至關重要,” 他指出,“歐洲賽場為俱樂部、教練以及球員提供了發展契機,提升了俱樂部的曝光度與地位,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球迷的熱情。” 與此同時,這也為俱樂部帶來了更多的贊助合作機會,增強了其在高層領域的影響力。凱爾特人的前首席執行官、現任主席彼得?勞韋爾,多年來一直是歐洲俱樂部協會董事會中的關鍵人物。
當然,能夠獲得參賽資格是一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凱爾特人在歐冠賽場上大多時候舉步維艱。不過,俱樂部巧妙地將歐洲賽事之夜凱爾特公園球場的熱烈氛圍打造成了一大獨特賣點。“凱爾特人是一家在歐洲足壇歷史悠久的俱樂部,擁有龐大且熱情似火的球迷群體,” 馬爾凱蒂評價道,“我近期親自前往現場感受過,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凱爾特公園球場的氛圍,堪稱是你所能體驗到的最為激動人心的足球氛圍之一。”
顯著的財務優勢
事實上,成功的球員交易與更多的歐冠參賽機遇,從根本上使得凱爾特人在近年來成為蘇格蘭足壇財務狀況最為穩健的俱樂部。這家俱樂部宛如一臺高效運轉的精密機器,為球迷捧回一座座獎杯,為股東創造豐厚的利潤。在過去 14 個賽季中,凱爾特人僅有兩個賽季出現虧損,其中一個賽季還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流浪者隊,他們上一次實現稅后盈利,還要追溯到 2012 - 2013 賽季。帕克海德俱樂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其營業額高達 1.245 億英鎊,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高出 4000 多萬英鎊,相較于排名第三的哈茨隊,更是高出令人咋舌的 1.08 億英鎊。在凱爾特人統治蘇格蘭足壇的這些年里,他們累計盈利 1.12 億英鎊,而流浪者隊同期則累計虧損 1.32 億英鎊。
足球財務專家、Priceoffootball.com網站的基蘭?麥圭爾認為,凱爾特人的財務數據與商業模式,定會讓眾多俱樂部心生艷羨。“若與英格蘭的俱樂部相較,在 2023 - 2024 賽季,20 家俱樂部中有 19 家都處于虧損狀態,” 麥圭爾表示,“唯一實現盈利的俱樂部是西漢姆聯,而他們的球場是由當地納稅人予以補貼的。”“凱爾特人的工資支出相對較低,當然,這是與英格蘭的俱樂部相比而言。但與蘇格蘭其他球隊相比,他們的工資水平通常是圣米倫、羅斯郡和圣約翰斯通等球隊的 10 倍左右,大概是哈茨、希伯尼安和阿伯丁的 4 倍。”
盡管如此,多年來,凱爾特人球迷一直呼吁俱樂部將盈利更多地投入到球隊建設中,在某種程度上,麥圭爾對這一訴求表示理解。“他們或許本可以展現出更宏大的雄心,但我認為,鑒于凱爾特人自身長期以來面臨的財務問題,在現任所有者的管理策略下,他們選擇了更為謹慎的發展路徑,” 他分析道。
管理層的穩固作用
這種謹慎的經營策略,為俱樂部帶來了穩定性。在最近的幾個月里,我們切實目睹了不確定性給全球商業領域帶來的沖擊。商業活動極度渴求穩定性,這種穩定性不僅體現在市場環境方面,管理層的穩定同樣不可或缺,足球領域亦是如此。自 1999 年起,凱爾特人實際上一直由愛爾蘭商人德莫特?德斯蒙德掌控。自從德斯蒙德入主格拉斯哥東區,在當前的蘇格蘭超級聯賽中,唯一未曾更換過所有者的俱樂部,僅有羅斯郡。在同一時期內,聯賽中的大多數其他俱樂部都經歷了兩次易主。在蘇格蘭足壇,管理層的穩定性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不容小覷,這不僅關乎俱樂部的經濟收益,更關乎其在各個管理機構董事會中所擁有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杰夫?布朗在 1986 年至 2011 年期間擔任圣約翰斯通俱樂部主席,他指出:“足球俱樂部的管理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確定如今究竟有多少俱樂部真正擁有一個高效運轉的管理層。當你聽聞人們談論管理層決策時,實際上這種情況是相當罕見的。就我個人而言,凱爾特人的管理層運作成效顯著,我對他們給予高度評價。”
對蘇格蘭足球的廣泛影響
隨著凱爾特人在蘇格蘭足壇一路遙遙領先,我們不禁要問,其身后究竟還留下了什么?除了為其他俱樂部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成功范例,以及向其他俱樂部支付歐洲團結款項外,幾乎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他們的持續統治對蘇格蘭足球的整體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事實上,麥圭爾認為,這甚至可能對蘇格蘭足球品牌造成損害。“這使得蘇格蘭足球在全球市場的推廣難度大幅增加,” 他分析道,“球迷所熱衷的,是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緊張刺激的氛圍,而凱爾特人在國內賽事中表現得過于強大。倘若你早早便知曉蘇格蘭超級聯賽在 1 月或 2 月就已基本大局已定,那又何必打開電視觀看比賽呢?”“電視觀眾所追求的,正是對比賽結果的未知,而凱爾特人的統治地位,恰恰剝奪了蘇格蘭足球的這一魅力所在。”
未來發展的展望
誰也無法確切知曉,倘若流浪者隊在 2012 年未曾陷入困境,蘇格蘭足球如今會呈現出怎樣的格局。但凱爾特人憑借基于穩定性與審慎性構建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對蘇格蘭足壇的統治,這足以表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他們自身都具備強大的實力,足以占據霸主地位。然而,足球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形式的統治都不會永恒不變,終有走向終結的一天。在蘇格蘭足壇,若要實現這一轉變,流浪者隊顯然需要在球場內外全方位站穩腳跟。目前,流浪者隊的收購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球迷們滿懷期待,寄望來自美國的新投資能夠迅速對凱爾特人的統治地位發起強有力的挑戰。
不過,倘若俱樂部完成易主,新的所有者務必清醒地認識到,將流浪者隊重新帶回蘇格蘭足球巔峰所面臨的挑戰極為艱巨。若想真正實現局勢的扭轉,流浪者隊必須在對手占據絕對優勢的領域取得突破。短期的補救措施應當讓位于扎實的基礎建設工作。在充足資金的有力支持下,他們必須尋找到能夠帶領球隊在國內賽事中斬獲佳績、進而獲得歐冠參賽資格的優秀教練,合理規劃利用歐洲賽事所帶來的收入,并精心打造一個令人稱羨的球員交易模式,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管理層的長期穩定作為堅實保障。倘若這一切在紙面上看起來似乎輕而易舉,那就請不要忘記,在相距僅幾英里之遙的同城,便有現成的成功藍圖可供參考借鑒。
(編譯自BB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