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楊成武帶著700多名戰士進行轉移,夜宿村莊,第二天出發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百團大戰之后,日軍華北方面司令換成了岡村寧次。這個日酋比之前的那些都有謀略,他發起的“五一大掃蕩”差點給我晉察冀軍區帶來滅頂之災。
據說,岡村寧次來到我華北地界,住在寓所里三月未動。這期間,他專注于研究我晉察冀邊區的經濟、文化、地形、結構,差點兒翻了個底朝天,制定出了一份《晉察冀邊區肅正作戰情報》的收集計劃。
為了將此計劃落實并實施下去,岡村寧次不惜用大量的錢糧收買人心,擴充到他的偵察網里。
同為中國人,不乏有些奸邪、自私、貪婪的人會去賺取這樣的錢財。如此一來,晉察冀所面臨的將是史無前例的浩劫。
夏日正盛,岡村寧次再次發起對我晉察冀根據地的大掃蕩。這一次的局勢相當危急,他要掃蕩的竟然是我軍的指揮中樞——阜平。
阜平駐扎著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我軍上萬人馬,面對敵人拉網式的掃蕩,局勢十分危急,行動稍有不慎,就會迎來被敵人一鍋端掉的危險。
在此緊要關頭,聶榮臻毅然電令愛將楊成武,令他務必破此危局,解除阜平之圍。
且看緊急關頭,楊成武臨危受命,用他的神勇和機智力挽狂瀾。
楊成武時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是戰斗力十分強悍的一支隊伍。阜平告急,不只聶榮臻第一個想到他,岡村寧次也“關注”了他,其掃蕩計劃里第一個要端掉的就是一分區指揮機關。
如此一來,楊成武要在御敵之下同時還要解圍阜平,他決定不與敵人硬碰硬,選擇了保存力量的戰略轉移。于是他精干了機構,挑選了700多人組成精銳隊伍后,其他人員全部安排去了各個情報站。
隨后,楊成武帶著這700多人進了北婁山。
他帶著隊伍在山里轉,敵人就跟在后面轉。我軍在北婁山群眾基礎甚好,楊成武就是要借著這種優勢將敵人轉暈,然后殲滅。然而,當他帶著部隊夜宿北婁山時,第二天一早起來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原本700多人的隊伍,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上千人。
究其原因,是北婁山一帶常有日軍來犯,他們殺人不眨眼,誰遇上都害怕!當地群眾聽說楊成武要帶部隊轉移,一合計,便都想跟著他走,這樣大家就不用怕日軍了。
群眾是我軍抗敵的基礎,保護老百姓是我們的責任,義無反顧,楊成武深知這一點,便向他們點了點頭,但眼神里卻生出此許擔憂。
這個毫不起眼的神情被參謀長看到了,他自然知道楊成武為何擔心?那是因為隊伍轉移實為躲避敵人,隊伍壯大意味著目標就越大,況且還有些老弱婦孺,之后的轉移難度可想而知。
楊成武帶著士兵和百姓與敵人周旋起來,一路上還不斷地有百姓和難民增加進來,于是,楊成武又將隊伍分出一小支,用來遲滯敵人的進攻。
幾天下來,隊伍好不容易甩開了敵人。
這天夜里,天空升起一輪明月,空氣中除了蟲鳴,并無異樣。此時,楊成武的隊伍正走到一處山腳下,他觀察了一番地形,遂命部隊在此休息。
看著群眾和戰士們都睡去,楊成武才略感這些天來的疲憊。轉瞬,他又打起精神,指導戰作參謀向各團發去戰報,然而還沒發完,警衛戰士就突然來報:“報告,敵人追來了!”
楊成武遂命作戰參謀迅速收起發報機,只一會兒工夫,槍聲已然逼近。楊成武立即吩咐警衛連加以阻擊,掩護大部隊和群眾撤離。
精銳就是精銳,只聽一陣槍林彈雨過去,敵人就被我警衛連打得暈頭轉向。日軍未成想到,對手如此強勁,一時半會也不敢冒然跟進,正好得以時間讓我警衛連跟上了楊成武的大隊伍。
追擊不成,日軍干脆包圍了北婁山,旨在消滅我軍隊伍并活捉首領。他們將隊伍拉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網,圍著北婁山掃蕩,眼見著范圍越縮越小,最終卻一無所獲。
原來,楊成武早已料到敵人有此伎倆,第一時間就帶著隊伍和老百姓離開了北婁山。
岡村寧次的詭計沒有得逞,他腦羞成怒,一個耳光過去,掀翻了被他收買的人。
日軍并不死心,又重新收集四面八方匯集的情報,很快又找到了楊成武的下落。知道了敵人的招數,楊成武便改進了轉移策略,一天之內,部隊數次轉移,他就是要與日軍兜圈子。
然而,這種戰略轉移才進行了兩天,就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楊成武發現,這種短時間的轉移,本來可以很好地牽制敵人,但是部隊卻感覺越來越累。因為轉移的次數多了,大家休息的時間就短了,可眼下,隊伍前腳剛剛停下休息,后腳日軍就追到了,以至于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息和架設電臺向總部匯報情況。
楊成武太清楚了,如果一分區“失聯”的話,后果是相當的嚴重。
他的腦海里反復思悵著日軍緊追的事,不禁感到奇怪。這些山路,都是平時他帶著戰士們打游擊走出來的,對于日軍來說可謂人生地不熟,想甩掉他們,那是輕而易舉的事。可這一次,他們怎么就如狗皮膏藥般粘上了,而且還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楊成武突然意識到:一定是自家隊伍里出了問題。
于是,他下令部隊立即出發,向十里之外的蝙蝠嶺趕去。
蝙蝠嶺的地形猶如一個口袋,不但易于隱藏,把口子一封,人就跑不出去,楊成武立刻下達命令,提前封鎖蝙蝠嶺出入口。屆時,進入蝙蝠嶺的人,不論士兵還是百姓,誰也不準出,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
望著這上千人的隊伍,楊成武對參謀長說:“這幾日,敵人就像長了眼睛,我們走哪都能咬上來,這隊伍里定是出了奸細。”
參謀長點了點頭,說自己也有這種預感,正準備向司令員報告。
兩人竟然所想一致,看來奸細的存在八九不離十。因為他們都明白,一路投靠進來的難民,難免會被奸細當成障眼法混進隊伍。但是,楊成武直言道:“難民不能趕,但奸細必須得抓!”
緊接著,悄無聲息的搜捕行動開始了......
這些跟隨部隊的群眾里,有沿路村莊的百姓,也有流浪在外的乞丐、難民。久經沙場的偵察員們自然有他們的辦法,在不動聲色地搜查之后,揪出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
上千人的隊伍,乞丐就有上百個,怎么唯獨就揪出了他?那是因為他和其他乞丐不一樣。
因為這個乞丐的口袋里裝滿了糧食,而且全都是小米。在當時的環境下,老百姓要想吃上純小米,都是一種奢望,哪有乞丐那么闊氣的?再則,災難年代以乞討為生,能討到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大多數乞丐幾天下來口袋都是癟的,即便討些吃食,那也是玉米、高粱、黑豆等混合的百家糧,誰會給乞丐精糧?
而眼下這個乞丐“討”了一袋子精糧,定是那奸邪之人,被日冠收買的。
看著眼前這個民族敗類,楊成武急令:“將他就地正法!”
只見那乞丐立馬跪地求饒,但終究于事無補。
果然,這個晚上,日軍沒有追來,戰士們和老百姓都得到了好的休整,楊成武也得以安心休息。
然而,剛剛睡下,電報突然而至:阜平告急!
楊成武翻身起來,遂給聶帥發去了急電:一分區安然無恙,我立馬前來接應。
這時,敵人的包圍圈已然形成,槍聲、炮聲、飛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在楊成武的策應下,身經百戰的聶榮臻毅然選擇從西北兩路日軍合擊的間隙跳了出來,給敵人來了個金蟬脫殼,隨后以聲東擊西之勢,讓日軍誤判了我大部隊的位置。待敵人知道中計時,我軍早已突圍而去。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這時,楊成武斷后專打日軍落單隊伍,擊少成多,竟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
如此一來,岡村寧次的圖謀也徹底破產。
此事發生于抗日戰爭的至暗時刻,這絕不是敵人的最后一次掃蕩。聶榮臻和楊成武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他們和中國的其他隊伍一起,和龐大的中國人民一起,用自己的信念和決心,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戰斗,最終將侵略者趕出了國門。
和平來之不易,在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時,勿忘先輩們的付出!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內容素材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