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人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企業也沒有度過不了的危機。
關鍵在于如何去看待當前的困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去面對。
在經歷小米SU7爆燃這場嚴重的交通事故后,雷軍,這個讓網友怎么也罵不起來的“霸總”網紅,實打實被流量反噬了一波。
不過那個形象親民、有問必答,不搞爹味說教,被年輕人追著喊“軍兒”的雷軍,也許真的要回來了!
01
雷軍再度露面,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4月26日,一位小米SU7 Ultra車主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條視頻,記錄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偶遇。
原來,這位車主去參加一場在小米汽車工廠舉辦的SU7 Ultra俱樂部活動,結果卻遇到了雷軍。
視頻中,雷軍站在電梯口,穿著灰色的夾克和黑色的牛仔褲,面帶微笑向走出電梯的車主們揮手告別。
這對于小米SU7 Ultra車主們來說,絕對是一個不曾預料的驚喜。畢竟最近雷軍大幅減少了微博更新頻率,抖音更是在3月30日之后至今未更新。能在這個時候偶遇雷軍,簡直想都不敢想。
在這場活動后,不少車主還曬出了小米送給SU7 Ultra車主的禮盒。在4月19日,雷軍曾發微博曬出這份禮盒,看來正是為這場活動所準備。
這一場景也迅速引發熱議,網友紛紛感嘆:“那個熟悉的雷總難道回來了!”
雷軍的這次公開露面,如果放在以往也許看似尋常,可如今這個時間節點實則意味深長。
自3月29日小米SU7標準版發生爆燃事故后,雷軍在輿論爭議中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社交媒體更新更是頻率驟減。
時間倒回一個月前。3月29日,一輛小米SU7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駛的過程中發生碰撞后爆燃,致3名年輕女性不幸遇難。
事故發生后,車門是否能正常打開、電池安全性、智能駕駛系統接管時間過短等問題引發公眾強烈質疑。
很多網友更是將矛頭直指雷軍,批評其“流量狂歡時高調,人命關天時隱身”,認為他該早點站出來處理這件事。
事實上,小米和雷軍對于這起事故的響應速度已經足夠快。在4月1日事故被公開報道后,“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很快便發布公告,將已經提供給警方的信息公開,在積極配合警方調查的同時,全力協助善后事宜。
而在當天晚上22點19分,雷軍也通過微博回應此次事故,他表示“心情非常沉重,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在這之后,雷軍的網紅營銷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近一個月時間里抖音停更,微博更新頻率斷崖式下跌。為數不多的幾條微博更新,更像在例行公事,被網友吐槽像個人機。
這場事故不僅考驗著小米的汽車和智駕,更將雷軍推向輿論審判臺。他過往親民網紅企業家的形象,在輿論的質疑聲中開始褪色。
在此次公開現身之前,雷軍其實是有過一次露面的。
4月8日,雷軍被拍到在北京小米總部送別訪客,視頻及照片顯示他雙手握拳、略顯拘謹,面容消瘦且疲憊。
喜歡雷軍的網友對此評論道“雷總瘦了”、“眼里沒光了”,當時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5億,登上微博熱搜榜首。內部人士還透露近期雷軍的日均睡眠不足5小時,而且頻繁加班至凌晨。
就在雷軍這次被網友偶遇的同時,小米也因為兩個新聞登上了熱搜,同樣額外引人關注。
一是4月27日晚間,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7090萬部。
其中,小米出貨量達1330萬部,同比增長40%,在國補刺激以及其人車家一體的戰略協同下時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場份額19%。
對于最近因事故蒙上負面陰影的小米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這意味著近年來,小米手機在逐步漲價擺脫“低價”標簽的同時,靠著不錯的產品力保證了一定的性價比,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市場,仍然是競爭力最強的手機廠商。
這一成績背后,是小米“人車家一體”生態戰略的協同效應:
國補政策下,手機與汽車、智能家居的捆綁銷售降低了用戶決策成本;
線下渠道統一定價策略進一步放大性價比優勢。
對雷軍而言,手機業務的成功既穩定了軍心,也是危機中雪中送炭。
看到這個好消息,低調快一個月的雷軍也忍不住轉發,他說:“十年后,小米手機重回中國市場第一,看到這份報道,無比感慨!我們還要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小米的期待。”
另一邊,#小米全球總部15元的員工晚餐#這一話題也突然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以此做比較,分享自家公司食堂的菜品和價格。
相比月初非公開場合的露面,這次雷軍公開出現在車主活動現場以及多個小米新聞上熱搜,如果結合起來看,既是對車主支持的回應,也釋放出逐漸回歸的明確信號。
這一系列動作是典型的危機后修復策略,通過車主重建情感連接、正面新聞稀釋負面等舉措淡化爭議,重塑雷軍和小米的人設和形象。
雷軍更像是在暗示:即便遭遇重挫,小米造車的決心不會動搖。正如他在2024年演講中所說:“為小米汽車而戰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
02
順勢而為,伴隨雷軍一生的創業哲學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這是雷軍最著名的風口論。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對這段話做了個補充:“長出一個小翅膀,才能飛得更高。”
而讓豬長出翅膀,恰恰揭示了雷軍和小米在創業過程和應對一系列危機的底層邏輯——凡事要順勢而為,但絕不能依賴運氣。
何謂“順勢而為”,做事要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行。創業的過程中遇上了風口,這是時代給予的契機。
但要抓住這個契機飛得更高,除了及時跟進、搶占先機外,還要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甚至數倍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硬實力。
而雷軍從上大學到離開金山去創業,一直將這個思維貫徹始終。
1987年,雷軍這個學霸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在那個大部分普通人連電腦都沒見過的年代,他就展現了驚人的編程天賦。
大一時雷軍編寫Pascal程序,被老師收入教材。大二時他參與編寫的《深入DOS編程》,后來成為當時程序員們的必讀書目。
提前兩年刷完所有學分的雷軍,在學業方面就是一頭在風口上飛翔的豬,可他并沒有安于現狀,而是給自己安上了一對小翅膀。
他在電子一條街“刷夜”寫程序,甚至還嘗試過創業,雖然失敗了卻提前給自己積攢了寶貴經驗。
在加入金山成為職業經理人后,他又發現了辦公和學習軟件的風口。
雖然當時國內的市場和技術并不成熟,可他卻偏向虎山行,帶領團隊開發出WPS、金山詞霸等知名軟件,直接和科技巨頭微軟展開了競爭。
在造車這件事上,雷軍更是將順勢而為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業內都不看好,不喜歡他的網民也嘲諷小米沒技術含量,就是個貼牌廠。可他就是看準了新能源市場的前景,鐵了心要在造車這條道上走到死。
然而小米造車并非燒錢瞎干。他親自帶隊調研,走訪了多家車企,不惜重金組建研發團隊。同時在社交平臺高強度營業,深入工廠一線的同時又在賽道玩起了漂移,勢必要再給自己安上一條翅膀。
在小米SU7爆燃事故的輿論危機中,雷軍同樣在堅持順勢而為的思維。
既然輿論爭議已出,做過多的解釋反而是越描越黑的行為。不如坦然接受和面對,在警方調查報告出來之前,該配合的配合,不該隨便說的干脆就不說。
可這并不代表雷軍和小米沒有意識到小米汽車在營銷中技術解釋不夠透明、用戶安全教育不夠到位等問題。
也許雷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今后的宣傳路線很可能從“性能營銷”逐漸轉向“安全敘事”,行動來證明“聽勸”的含金量。
對于選擇繼續信任和支持雷軍的人來說,近期的沉寂也許不是退縮,而是蓄力再戰的韌性。
雷軍的逐步回歸,既是個人IP的回歸,也是小米二次創業的宣言。
手機重回第一證明其戰略韌性,小米SU7事故則暴露出造車征程的艱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公眾也更愿意相信一個遇到問題懂得去解決問題的企業家,而非永遠正確的偶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