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知名媒體人趙剛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25年4月26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恢復數百名國際學生的簽證,此前這些學生的合法身份被突然終止,引發被驅逐出境的恐慌。美國簽證政策反轉說明了什么?美國留學有變化嗎?還能去嗎?
01特朗普政府簽證政策遭多方起訴撐不住了?
據《高等教育內幕》(Inside Higher Ed)統計,美國官方強制吊銷簽證事件涉及大約1800名國際學生和280所美國大學。
總體看,在美留學生簽證問題與特朗普簽署《關于打擊反猶勢力的補充措施》(Additional Measures To Combat Anti-Semitism)的行政令有關,參與反猶示威是此次美國總統行政令的打擊目標。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美國國際學生簽證被吊銷的問題不涉及中美關系。
顯然,在行政令執行過程中,很多留學生言論自由的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為此,特朗普政府遭遇100多起學生因被突然剝奪在美國大學學習的合法權利而提起的訴訟,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對特朗普政府撤銷留學生簽證、拘捕國際學生行為實施集體訴訟,并得到美國高校校長聯盟(The President’s Alliance)與86所美國院校的聲援。
迫于壓力,美國司法部表示,移民官員目前正在制定一套新的系統用于審查和終止國際學生的簽證。
02特朗普遭哈佛反擊,施壓美國公立大學?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大學采取“金元大棒”政策,脅迫美國院校滿足聯邦政府提出的要求,否則就凍結教育經費的發放。
美國聯邦政府要求美國大學在打擊反猶問題上表達明確支持立場,關閉拜登政府時期倡導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項目(涉及性少數群體問題),還插手院校內部管理事務。這些高壓措施遭到哈佛大學校方的明確拒絕。
在美國教育部4月14日威脅將凍結向哈佛大學提供的22.6億美元聯邦資金后,哈佛大學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
哈佛大學的底氣是私立院校的辦學性質,在很大程度上,私立院校沒有義務聽命于美國聯邦政府,而且美國政府教育撥款在哈佛運營資金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是,美國公立大學的情況恐怕會有所不同。
2025年4月9日,一項涉及中美教育的提案在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獲得通過。該提案規定,與中國某些敏感度高的大學有合作關系的美國院校,將被禁止獲得國土安全部的資助。
如果這一提案在國會表決通過,美國政府將以“經濟制裁”手段(停止聯邦政府教育撥款)破壞中美之間的合作辦學項目,兩國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也將被迫停止。
03美國留學還能去嗎?
在“美國教育界排華法案”暗流涌動之時,2025年4月9日,中國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赴美國俄亥俄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美國留學還能去嗎?
在我與國際教育業內資深專家溝通過程中發現,從短期看,2025/2026學年美國留學入學申請的高潮期已經過去,美國名校申請“大局已定”,拿到名校offer的中國留學生轉向美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留美市場已經連續4個學年下降,但依然是國內最大的留學細分市場。
美國留學官方報告Open Doors 2024表明,2023年國際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超過500億美元,其中,中國留美學生至少占25%,涉及數十萬美國人的就業。
不過,即便如此,從中期情況看,重視國內官方表態的中國中高收入家庭,對美國留學的負面預期在與日俱增。
這種建立在官方立場上的認知模式與中國境外留學市場的內在運行規律緊密相關。
我不認為美國留學會向中國學生關閉,與此同時,中國留美市場會持續低迷、疲軟。
另外,美國留學高端化趨勢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即以高學費、高排名為特征的美國名校仍將是中國留美市場熱捧的對象。
04美國留學不“香”了?“就近留學”興起
在國際關系不確定性增強的形勢下,留學安全再次成為中國境外留學市場的重中之重,于是“就近留學”成為新潮流。
近年來,留學安全在中國留學家庭心理距離上的表現特別突出。美國、加拿大、英國在心理距離上被認為很遠,澳大利亞相對近一些,可能與時差有關。這種心理距離決定了美、英、澳、加的安全系數低于中國香港、新加坡。
除了心理距離外,經濟安全是另一個留學決策的重要指標。中國中高收入群體在消費降級的壓力面前,充分意識到“留學斷供”的潛在風險,開始理性思考留學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
出于以上兩方面的考量,中國境外留學市場的消費熱點開始偏離主流留學目的地。
從數據分析,美國、英國留學的下滑是不爭的事實。與巔峰期的2019/2020學年37.25萬人相比,中國留美學生規模在2023/2024學年下降了將近10萬人。而中國留英學生數量與高峰期相比,也下降了20%。
而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留學目的地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達到了歷史新高。中國與馬來西亞簽署簽證互免協定后,馬來西亞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也在顯著上升。
中國留學市場的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相比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距離更近的“國內留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受到市場追捧。
多元化的選擇是中國留學市場發展到大眾留學階段的特征,也是理性回歸的表現,不顧實際的一味沖高、一味追求頂級名校是不可持續的,只能是留學心態不成熟的集體無意識。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只要中國留美市場不能恢復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中國境外留學市場的全面復蘇仍有待時日。
畢竟,“就近留學”目的地體量較小,容納從美國、英國等主流目的地分流的中國學生難度較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