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今天不比個高低,很難收場,有好戲看咯!”4月24日,在河南省澠池縣果園鄉蘇莊村煙葉示范方,來自省內外10大農機廠家展示的煙草機械就要上場,人堆里,數煙農王三民最活躍。
這里是三門峽市煙草公司農機農藝驗證暨機械化移栽現場會的農機“賽馬”選型環節。這里是三門峽市煙草公司農機農藝驗證暨機械化移栽現場會的農機“賽馬”選型環節。田地里,煙葉移栽機、中耕培土機、起壟覆膜機等30余臺各類農機挺立田頭、整裝待發,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好戲。
移栽打穴機正在演示。席新超攝
“請1、2、3號位演示!”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只見3臺不同廠家的中耕培土機同時起步、一較高下:比的是馬力有多大,效率有多快,標準有多高。
“誰優誰劣,一看便知。我相中了3號位農機,馬力大不說,還更符合農藝標準。”蘇莊村煙農楊智暉和鄉親們交流著,對這種農機“賽馬”方式稱贊不已。
農機“賽馬”選型有看頭,煙農致富有奔頭。
最有看頭的好戲在哪里?爆人氣、接地氣的“壓軸”好戲,要數澠池縣農機土專家毛發財改造的農機,令人稱道。這臺“壓軸”好戲,與煙農使用傳統覆膜機“吃苦頭”有關。
“以前傳統機械覆膜,由于機械性能缺陷,田地覆膜后,一遇到大風,地膜容易被撕開口子,還得二次返工,我們總希望在機械性能上升級改造。”回憶之前覆膜,王三民吃過不少苦頭。
想改造,往哪改?針對傳統覆膜機壓膜不緊、易于漏風、費工費力等問題。今年毛發財著手對覆膜機構件覆土滾筒、覆土圓盤、壓膜輪、推土板等進行優化改造。改造后的覆膜機,既可對壟體塊狀土壤實施碾壓平整,又能實現壓膜輪對地膜的撐展,還能讓滾筒出土口與地膜不接觸,保障地膜不受破壞,同時,由覆土單圓盤改為雙圓盤,有效增加地膜覆土量。
此外,毛發財還在壓膜輪上用布料包裹動了不少心思,“壓膜輪用布料包裹,有效增強壓膜輪與地膜的黏性,解決了地膜壓不展、薄膜漏風、與土壤接觸面不實的問題。”毛發財介紹,根據本地土壤性狀,他通過對棉質布料、絲質布料等多種布料進行試驗,最終發現棉質布料效果最好。
這一“棉質布料包裹”的思路,還應用在增加的輔助輪上,輔助輪在壓膜輪之前實施對地膜第一次撐展,對壓膜輪壓實壓緊地膜起到了輔助作用。
過去,施肥全靠人工撒施,汗珠子摔成八瓣兒,用工成本高,施肥還不均勻,影響煙葉吸收養分不均衡,這也讓煙區煙農吃了不少苦頭。
現場,毛發財還演示了改造的起壟施肥一體機,他通過在起壟器具上加裝肥料裝置,在肥料漏口處增加了一個轉動粉碎輪,通過粉碎輪的作用,將有機餅肥等肥料一并均勻施田,讓煙葉吸收營養更均衡。
“這些年,改造了不少農機,多虧煙草公司、河南農大從中指導,沒有他們我很難完成農機改造。”演示結束,毛發財這樣說。
啥是好農機?對老百姓來說,能讓種田省工省時省心省錢,就是好農機!
“細賬還沒顧著算,但今年施肥、覆膜兩項工序算下來,較往年大概省下1.5-2萬元。”種田這筆賬,老鄉們都算得清楚,王三民說,“今年總算解決了地膜壓不緊、施肥不均勻等問題,種田更有底氣了。”
產業向新轉,先要打好“方向盤”。近年來,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錨定煙草全面全程機械化方向,深入推進機藝融合示范縣建設,通過引進更多“從0到1”的原創式新型農機,也珍視本土化“從1到N”的集成式改造、實用式改造,持續提升煙區機械化應用水平。
在具體工作中,三門峽市煙草公司澠池縣分公司一方面壓實機藝融合專班責任,謀劃工作方案,詳列任務清單,全力打通“腸梗阻”,解決煙葉生產“無機可用”難題;另一方面堅持“用中改、改中用”的思路,以因地制宜、實用為要,加強與河南農大、本地土專家的聯合攻關,針對部分“水土不服”的農機,實施優化改造,積極探索實踐機藝融合“最優解”。
種田多了“良機”,致富更有底氣。眼下,澠池煙區煙葉移栽如火如荼進行著,廣袤田野無限生機……(來源:河南省煙草公司三門峽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