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音樂節在惠生聯圩如期上演,讓人們領略到了蕪湖長江最美生態灣的壯闊美景。惠生聯圩,作為蕪湖正在傾力打造的生態名片、文旅名片,它是嶄新的;但其中的“惠生”二字,卻刻著厚重的歷史烙印,存在已久的“惠生堤”,對蕪湖有著特殊的意義。
如今,這座在戰爭時期艱苦修建的堤壩,依然澤被后世,并在新時代融入長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大潮,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近日,“決勝‘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蕪湖融媒行集中采訪活動來到無為大堤生態廊道,探訪發生在長江北岸的蛻變。
01
抗戰烽火中修建的“惠生堤”
惠生聯圩,位于長江和無為大堤之間,呈狹長形分布,與蕪湖城南十里江灣公園隔江相望。說起惠生聯圩,蕪湖人或許還有些“新鮮感”,但江城兒女對“惠生堤”卻是耳熟能詳。
惠生堤,原來的名字是黃絲灘江堤,位于原無為東鄉中路至湯溝鎮之間,素有“一線單堤,七邑生命”之稱,直接關系著皖中七縣300多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其名字的由來,與無為籍革命烈士呂惠生有關。
據《蕪湖通史》一書記載,1943年是皖江抗日根據地最為艱難困苦的一年。頻繁的戰亂嚴重損害了根據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群眾無以為生,一些人只得背井離鄉,遷徙外地謀生。村野蕭條、荒疏,雖然已是布谷聲聲,卻不見人春播、春耕。
呂惠生,作為皖江地區抗日民主政府行署主任,憂心如焚,如不迅速制止村民大量外流,恢復農業生產,根據地就無法發展和鞏固。為了根除七邑人民生命攸關的隱患,皖中區黨委和皖中行署決定重新修建新江堤,全力修建黃絲灘退建工程。當年6月,熟悉水利建設、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的呂惠生親自勘察黃絲灘,提出了“少壓農田,避開險段、直線走向”的基本方案,12月黃絲灘退建工程正式動工。
由于新堤工地與被日軍占領的蕪湖隔江對峙,周圍還散布零星日偽據點,日軍派飛機在工地上空盤旋偵察。對此,區黨委、七師師部提出了“武裝保衛修堤”的戰斗口號。在建堤工地上,一有機會,呂惠生就加入挑擔、挖土、打夯的民工行列,人們時常能見到他四處奔波的身影。民工們和呂惠生在一起勞動,打起號子,激越高亢,甚至忘記了周邊敵人蠢蠢欲動的危險。
歷經5個多月,1944年5月,黃絲灘新堤全面竣工。這項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出動民工21萬余人,完成土方約120萬立方米,一條長約15華里的新堤終于修成,宛如一條長龍,俯臥在長江北岸,為敵后抗日根據地人民發展生產、支援抗戰增強了信心與力量。
在大堤修建過程中,呂惠生可謂殫精竭慮,耗盡心血。為表彰呂惠生為新堤工程所作的貢獻,此段江堤被命名為“惠生堤”。如今,在鳩江區蛟磯村境內的堤壩上,一塊于1995年8月所立的石碑,鐫刻著這段讓人難以忘卻的歷史。惠生堤后幾經修整加固,至今仍是當地防洪的一道重要屏障。
02
“惠生長卷”徐徐鋪展
從惠生堤紀念碑處出發,沿著無為大堤一路行駛,就步入了正在建設中的長江生態景觀廊道。這條生態廊道沿著江水蜿蜒伸展,目之所及盡是豐盈的綠意,堤外是開闊的江面,堤內村莊屋舍儼然、沃野良田遍布。江岸邊,各種機械正在緊張作業。當前,鳩江區以無為大堤鳩江段為主要范圍,正在打造“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建設“長江最美生態灣”。
“這個項目涉及鳩江區沿線四鎮(沈巷鎮、二壩鎮、湯溝鎮、白茆鎮),項目主要進行大堤沿線人居環境提升、生態水杉林栽植、景觀節點打造、特色鄉村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鳩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天門碧水 惠生長卷”一期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投資約6200萬元,實施從東十三路(月異路)上無為大堤至蛟磯村口全段7.5公里全線提升,分段設置了節點小品,種植水杉、落羽杉等樹木,顯著提升了無為大堤沿線環境質量,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長卷”雛形初現。
據了解,整個長江生態景觀廊道上,還將串聯布局“天門碧水營地、江風北梁之影、歸鳩驛站濕地、惠生客廳長廊”四大景觀節點。“比如江邊遺留下的華誼龍門架、茶庵廟、舊橋、原輪渡管理所等景觀,將因地制宜地通過對周遭歷史、文化、民俗、環境等內容進行主題打造,從而激活廊道的文旅屬性。”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在沿途看到多處在建的景觀節點——天門碧水營地,作為百里江堤風景廊道的門戶景觀,枕江而立,坐擁開闊視野,能將長江美景盡收眼底;濕地草甸景觀,以長江三橋為背景,兼具生態防護、濕地科普、觀光體驗的功能;大片的大堤水杉林,在四季流轉中呈現不同風景,將會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無為大堤沿線分布著很多村莊,有著典型的江北圩田農耕風貌。在百里長江生態景觀廊道建設過程中,沿線鄉村的整治提升也是重要一環。為此,鳩江區提出打造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即對大堤沿線村莊進行生態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道路修繕、村內建筑風貌梳理整治等項目。昨日,記者走進鳩江區湯溝鎮前進村黃吳中心村,一幅村凈、景美、業興的和美畫卷映入眼簾。“我們村抓住長江生態景觀廊道建設的契機,依托無為大堤沿線自然風景,近年來不斷提升村人居環境,打造農文旅項目,探索循環經濟生態發展模式,以‘美麗生態’激活‘美麗經濟’,以生態優勢賦能鄉村振興。”前進村黨總支書記張秀龍對記者說道。
沿著“惠生長卷”,車輛行駛至蛟磯行政村內,惠生聯圩生態建設項目現場,同樣是一片火熱,這里正在建設集綜合休閑、觀光體驗、生態科普、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城市生態公園。
從在抗日烽火中修建、造福一方百姓的堤壩,到如今點綴在長江北岸的城市生態公園,再到徐徐繪就的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帶……惠生聯圩以及長江無為大堤的變化,正是長江大保護在蕪湖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一江碧水,也映射出蕪湖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信息來源 蕪湖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以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蕪湖江北網的立場,轉載本文的目的僅用于傳播相關信息,未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文末留言聯系我們。—— 蕪湖江北網工作室
承接各類包車業務(19坐39坐55坐)車型等,主要紅白喜事包車,學生用車,單位通勤用車,團體包車,旅游包車,電話:139 6635 4818 閔師傅
01
02
03
公 眾 號 丨蕪湖江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