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北大法寶司法案例研究組
來源: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
導語:2009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宣部等24個部門聯合舉辦了首屆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并決定在宣傳周期間發布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截至2025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共發布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1]。本文以此作為研究對象,以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中的案例作為數據樣本,使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從案由、來源地域以及法律法規引用情況等多種維度進行統計分析。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北大法寶·司法案例研究組推出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分析報告,以期為相關法學領域的理論和實務研究提供參考。
統計源:依據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收錄的案例,選取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198例案例作為本次統計源。
統計周期:2009年—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
一、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狀況
(一)十大典型案例案由涉及3大類,民事案例總占比約74%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民事、行政、刑事3大類。其中民事案例最多,有146例,總占比約為74%;行政案例有32例,總占比約為16%;刑事案例有20例,總占比約為10%。
1.民事類知識產權案例涉及43種具體案由,不正當競爭糾紛、侵害商標權糾紛和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位列前三
民事類知識產權案例共涉及43種具體案由,案例數量共計146例。其中,20例以上[2]的有2種案由,為不正當競爭糾紛37例、侵害商標權糾紛33例;5例至20例之間的有7種,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和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等;確認不侵害專利權糾紛、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等34種案由均在5例以下。
圖1 知識產權案例民事案由分布(3例以上)
2.行政類知識產權案例涉及5類行政行為,專利行政管理/行政裁決類最多
行政類知識產權案例共涉及7種具體案由,案例數量共計32例,涉及專利、商標、工商、廣播電視電影4類行政管理以及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撤銷、行政復議、行政確認5類行政行為。其中,專利行政管理/行政裁決和商標行政管理/行政裁決案由分別有14例、13例,總占比分別約為44%、41%;專利行政管理/行政確認等5種案由均有1例。
3.刑事類知識產權案例中侵犯著作權罪案例數量超過一半
刑事類知識產權案例共涉及5種具體案由,案例數量共計20例[3]。其中,侵犯著作權罪案例數量最多,有11例;假冒注冊商標罪6例、侵犯商業秘密罪2例、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和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均1例。
(二)十大典型案例高頻詞位居首位的為“商標”,超2000次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高頻詞超100次的有專利、商標、知識產權等30個,“商標”出現頻次最高,達2082次;500至1000次的有2個,分別是“專利”883次、“侵權”871次;100至500次之間的有“知識產權”、“注冊商標”“著作權”“權利要求”和“商業秘密”等27個。其中,“知識產權”“保護”“侵權”“請求”“權利”5個高頻詞涉及的案例數量超百例,其中“知識產權”涉及的案例數量最多,有177例,總占比約為90%。
圖2 知識產權案例高頻詞分布(100次以上)
(三)十大典型案例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占比超三成,案由集中在專利權與商標權糾紛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及北京市等17個省級行政區域。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數量最多,有64例,總占比約為32%,覆蓋民事類22種案由和行政類6種案由,排名前三的案由為專利行政管理/行政裁決10例、侵害商標權糾紛9例、不正當競爭糾紛和商標行政管理/行政裁決均7例。17個省級行政區域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和江蘇省,分別有29例、22例、19例和19例,總占比分別約為15%、11%、10%和10%。
圖3 知識產權案例地域分布
(四)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三類專門法院,已覆蓋四家知識產權法院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高級人民法院最多,有80例,總占比約為40%;最高人民法院有64例,總占比約為32%;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分別有27例和14例,總占比約為14%、7%;專門人民法院有13例,覆蓋4家知識產權法院、1家互聯網法院和1家鐵路運輸法院,包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5例、上海知識產權法院3例、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例、北京互聯網法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和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均有1例。
(五)十大典型案例民事類判決書占比最高,以不正當競爭糾紛為主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共涉及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決定書4類文書類型。文書類型為判決書的有170例,總占比約為86%;其中民事類判決書有130例,案由以不正當競爭糾紛為主;行政類判決書有26例,案由以專利行政管理/行政裁決為主;刑事類判決書有14例,案由以侵犯著作權罪為主。文書類型為裁定書的有21例,總占比約為11%;文書類型為調解書、決定書的共計7例,總占比約為3%。
(六)十大典型案例二審程序超百例,集中在高級人民法院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審理程序為二審的案例數量有119例,總占比約為60%,主要集中在高級人民法院,有74例;案由排名前三的為不正當競爭糾紛24例、侵害商標權糾紛21例和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13例。審理程序為再審和一審的案例數量分別為42例、35例,總占比約為21%、18%;審理程序為其他的有2例,一例為訴前禁令,一例為訴中行為保全司法制裁。
(七)十大典型案例的裁判結果
1.民事類一審判決結果中以支持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為主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一審有35例,民事類一審26例,刑事類一審9例。民事類一審案件裁判結果共涉及4類,其中判決支持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最多,有13例,總占比約為50%;支持原告部分訴訟請求9例、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2例;作出禁令裁定2例。在9例刑事類一審案件的裁判結果中,有7例案件的被告人被依法判處侵犯著作權罪,以適用緩刑為主。從整體量刑情況來看,該部分案件呈現出量刑相對較輕的特點。
2.二審和再審終審結果為維持原判的占比近五成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二審和再審共計161例。其中,終審結果為維持原判的案例數量最多,有77例,總占比約為48%;改判類共計64例,涉及3類,為全部改判、部分維持、部分改判和部分維持、部分加判,分別有38例、23例、3例,總占比約分別約為24%、14%、2%;駁回再審申請11例、達成調解協議7例;駁回復議請求和指令再審均1例。
圖4 知識產權案例二審、再審終審結果分布
(八)十大典型案例侵權賠償數額超億元的有3例,最高達6000萬美元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法院判決侵權人向知識產權權利人賠償經濟損失的有89例,總占比約45%。侵權賠償數額超億元以上的有3例,其中判賠數額最高的案件為“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判賠6000萬美元;其余2例案件為正泰訴施耐德“小型斷路器”實用新型專利案,判賠1.57億元;“西門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賠1億元。1千萬元至1億元的有13例,以不正當競爭為主,有6例;100萬元至1千萬元的有23例,總占比約為26%;100萬元以下的有50例,總占比約為56%。
圖5 知識產權案例侵權賠償數額分布
二、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法律法規引用情況[4]
(一)法律法規整體引用情況
1.十大典型案例共引用28部法律法規,法律占五成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共引用28部現行有效的中央法律法規,涵蓋法律、司法解釋、行政法規3個效力位階。其中引用法律最多,有14部,總占比約為50%;行政法規有8部,總占比約為28.6%;司法解釋有6部,總占比約為21.4%。
2.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民事訴訟法引用次數位列前三
28部法律法規引用次數共計225次,引用次數10次以上的共7部,包含6部法律和1部司法解釋,其中《商標法(含歷次修正)》引用最多,達60次;《反不正當競爭法(含歷次修正)》引用26次、《民事訴訟法(含歷次修正)》引用22次。引用次數2次至10次之間的有11部,包含《商標法實施條例(含歷次修正)》、《反壟斷法》等。《行政許可法》、《專利法實施細則》等10部法律法規引用次數均為1次。
圖6 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法律法規引用次數統計(5次以上)
3.法律法規條文引用次數超3次的共16條,《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第153條引用次數最多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共引用113條法律法規條文,其中《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第153條引用次數最多,達9次;《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和第2條分別引用7次、6次;《商標法(2001修正)》第52條、第13條分別引用5次、4次;《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商標法(2001修正)》第28條等11條法律法規條文均引用3次;《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專利法(2000修正)》第22條等18條法律法規條文均引用2次;其余79條法律法規條文均引用1次。
圖7 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法律法規條文引用次數統計(3次及以上)
(二)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法律法規整體引用情況
1.《商標法(2001修正)》及第52條引用次數最多,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認定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與商標權有關的法律法規有11部,涉及法律5部(為商標法及歷年修正),司法解釋4部,行政法規2部(為商標法實施條例及歷年修正)。其中《商標法(2001修正)》引用次數最多,達28次。從法律法規條文來看,共引用50條法律法規條文,其中《商標法(2001修正)》第52條(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認定)引用次數最多,共引用5次。
2.與專利權有關的法律法規共5部,不涉及司法解釋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與專利權有關的法律法規有5部,涉及法律4部(為專利法歷年修正),行政法規1部(為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其中《專利法(2008修正)》引用次數最多,達10次。從法律法規條文來看,共引用11條法律法規條文,其中《專利法(2008修正))》第23條(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條件)引用次數最多,共引用3次。
3.已覆蓋《著作權法》的3次修正,2010年修正的引用次數最多
198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中,與著作權有關的法律法規有3部,均為法律,涵蓋《著作權法》2001年、2010年和2020年3次修正。其中《著作權法(2010修正)》引用次數最多,達7次。從法律法規條文來看,共引用3條法律法規條文,涉及《著作權法(2001修正)》第22條(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著作權法(2010修正)》第10條(著作權的內容)和《著作權法(2010修正)》(錄音錄像制品)第41條。
結 語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全面收錄我國各級法院各類案例,數據總量達 1.57億篇,涵蓋指導性案例、參考案例、公報案例及典型案例等豐富優質資源。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的穩步發展,離不開廣大用戶的信賴與支持、法律同仁們的關心與鼓勵。在此,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司法案例研究領域,不斷探索創新。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研究組
2025年4月
注釋:
[1] 由于2012、2013和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除發布10大知識產權案件,還發布了10大創新性知識產權案件,因此,本次數據分析樣本包含30例10大創新性知識產權案件;此外,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未延續往年慣例發布10大知識產權案件,而是發布了“2024年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共8例,北大法寶本次亦將這8例典型案例納入分析樣本范圍。
[2] 本報告中的“之間”“以上”包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3] 參見:廈門德樂盟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興恒昌貿易有限公司、楊明鳳、楊茂淦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法寶引證碼】CLI.C.99757764,涉及兩個案由,為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4] 為方便閱讀,本文法律法規名稱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司法解釋中的“最高人民法院”已省略。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全面收錄我國各級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例,數據總量已達1.5億篇,包括司法案例、裁判規則、指導性案例實證應用、破產信息、案例報道、仲裁案例以及港澳案例等子庫。在長期探索與研究中,不斷拓寬案例采集渠道,深度挖掘整合案例信息,形成了指導性案例、公報案例、典型案例等豐富優質的案例資源種類,并與“北大法寶”各庫之間形成立體化的知識關聯體系,可滿足多維度全方位的檢索需求,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良好的檢索體驗。
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
http://www.pkulaw.com/case/
北大法寶類案檢索平臺
北大法寶類案檢索平臺以基本事實、爭議焦點、法律適用為主要類案要素,通過關鍵字檢索、高級檢索、智能檢索功能,形成覆蓋民事、刑事、行政、執行四大案件領域,實現司法案例、法律法規、裁判規則、專家精釋、學說觀點深度關聯融合的一站式類案檢索平臺。
北大法寶類案檢索平臺:
http://cases.pkulaw.com/index
責任編輯 | 郭晴晴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劉策
本文聲明 | 本文章僅限學習交流使用,如遇侵權,我們會及時刪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和北京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