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運網絡中,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堪稱兩大關鍵節點。今年初,美國派遣代表向巴拿馬施加影響,未曾料到這一舉動卻讓美方的訴求變得愈發大膽。
4月26日那天,特朗普不僅揚言要重新掌控巴拿馬運河的主權,甚至將目光投向了蘇伊士運河,提出美國船只應免費通行這兩條重要航道。面對這樣的要求,巴拿馬和埃及會點頭同意嗎?
巴拿馬運河
4月2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言論,明確將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納入目標,并提出了相應條件,聲稱美軍艦艇和商船都應享有通行權。此言一出,立刻引發國際社會熱議。要知道,巴拿馬運河在國際航運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這條黃金水道的歷史并非風平浪靜。早在20世紀初,美國主導修建了這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并長期掌握其運營權。直到1999年,依據兩國協議,美國才正式將管理權移交給巴拿馬。
不過,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多次提及要重新獲得對運河的控制權,甚至還暗示可能采用經濟或軍事手段實現這一目標。畢竟,運河每年承擔著美國近40%的集裝箱運輸量,節省下來的航程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
2025年初,美國務卿魯比奧訪問巴拿馬,借安全合作之名施加壓力,要求重新協商運河通行協議。隨后,巴拿馬政府宣布退出與中國相關的“一帶一路”項目,并開始審查中資企業在運河區域的港口設施。
盡管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堅定表示運河主權不容談判,并強調巴拿馬運河始終屬于巴拿馬,但美巴簽署的軍事諒解備忘錄刪除了一些敏感條款后,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巴方對美的妥協。
同年4月,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到訪巴拿馬,雙方達成了一份軍事諒解備忘錄。雖然巴方堅稱這不涉及主權問題,但協議草案曾經歷四次修改,最終刪去了美軍永久駐軍和建設軍事基地等內容。
專家指出,這份協議為美軍未來重返運河區埋下了伏筆。畢竟,美國在拉美地區擁有眾多軍事基地,若以“臨時部署”名義進入巴拿馬,其象征意義遠超實際需求。
更有趣的是,美國國務院曾在2月單方面宣稱美國政府船只已獲免費通行權,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迅速予以否認,明確表示從未存在此類協議。
特朗普的這一系列動作已經引起了拉美多國的高度警覺。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國公開批評美國的新殖民主義行為,而巴西則呼吁南美國家加強團結,共同抵御外部勢力干預地區事務。
與此同時,中國在巴拿馬的經濟影響力也備受關注。中資企業曾參與運河擴建工程,并在科隆自貿區投資物流項目。隨著巴拿馬轉向美國,這些項目面臨被審查甚至叫停的風險。有學者認為,巴拿馬正成為中美地緣競爭的一個縮影,其選擇或將對整個拉美的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的“乘虛而入”
如果說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傳統利益范圍,那么蘇伊士運河則是特朗普新近盯上的目標。這條連接歐亞非三洲的海上動脈,每年承載全球約12%的貿易量,為埃及貢獻了大約10%的GDP。
然而,自2023年巴以沖突加劇以來,也門胡塞武裝頻繁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紅海上的商船,迫使大量貨輪不得不繞行非洲南端。結果,航程延長15天,成本增加30%,導致蘇伊士運河的通行量驟降60%,埃及因此每年損失超過70億美元。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美軍自2024年起對胡塞武裝展開空襲,聲稱是為了保障航行自由。然而,軍事行動并未有效遏制襲擊,反而使紅海局勢更加緊張。
2025年3月,胡塞武裝對美國航母編隊發起反擊,促使美軍擴大打擊范圍。就在這一背景下,特朗普提出蘇伊士運河免費通行的要求,被外界解讀為“趁火打劫”。對此,埃及政府雖未正面回應,但國內輿論一片嘩然。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啟動了對全球七大航運要道的調查,包括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等。
FMC聲稱,如果發現某些國家人為制造擁堵,將禁止其船只進入美國港口。這一舉措遭到歐洲航運界的嘲笑,認為不過是“紙上談兵”。畢竟,運河管理涉及復雜的主權和國際法問題,單邊制裁很難奏效。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FMC的調查實際上是在為后續施壓鋪路。假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蘇伊士運河納入其航道控制體系,全球航運規則或將發生重大變化。
有觀點指出,美國從未參與過蘇伊士運河的建設或運營,如今卻索要特權,無異于空手套白狼。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同期啟動了對全球七大航運要道的調查,直接指向可能限制堵塞國船只進入美國港口,這顯然是為后續施壓埋下伏筆。
全球航道掌控
特朗普的“運河宣言”絕非偶然事件。從對中國船只加征“船位費”,到推動美企供應鏈“去中國化”,2024年底,美國商務部突然對中國制造的集裝箱船征收高額“船位費”,單艘船費用高達百萬美元。理由竟是“中國船只擠占美國港口資源”,盡管數據顯示,中國商船僅占美東海岸貨運量的15%。
美國正試圖重塑全球航運規則。以巴拿馬運河為例,其40%的集裝箱運輸量來自美國。若美方獲得通行豁免,其他國家的商船可能面臨更高費用或更嚴格的審查。此外,美軍若借協議重返巴拿馬,將直接影響拉美地區的戰略平衡。
從戰略角度看,此舉可掐住競爭對手的貿易命脈。例如,若美國在巴拿馬運河加征優先通行費,中國商船可能被迫支付更多成本或繞道合恩角。
更危險的是,美軍若通過協議重返運河區,便可直接監控甚至攔截敏感貨物。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構建一套以美國為核心的航運霸權體系,將關鍵航道變成其地緣政治籌碼。
美國的單邊行動已引發多國不滿,歐盟公開批評FMC的調查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并計劃在WTO提起訴訟。俄羅斯則抓住機會加強與埃及、伊朗的合作,提議共建“紅海-地中海陸橋”,以繞開蘇伊士運河。
此外,中國加快北極航道開發步伐,通過與俄羅斯合作,開辟經北冰洋連接歐亞的新航線。盡管這些替代方案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但從長遠來看,全球航運格局可能會從美國主導逐漸轉向多極競爭。
特朗普提出的“免費通行”計劃,表面上打著節約成本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將國際航道變為美國利益的收費窗口。巴拿馬的妥協已引發拉美多國對新單邊主義的警惕,而埃及對蘇伊士運河的堅守也不會輕易改變。
國際航運的核心應是公平與安全,而非某一國獨占鰲頭。倘若美國繼續以零和思維推行航道霸權,最終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進一步陷入混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