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周邊國家領土的步步蠶食,給包括克什米爾在內的爭議區居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生存危機。
一方面,為加強中央集權,莫迪政府于2019年悍然取消了印控克什米爾的高度自治權,并從其他地方“強制遷移”超80000人進入印控克什米爾,此舉竟然催生出了一個“克什米爾抵抗組織”,為今天印巴“不信任”,并爆發新一輪沖突提前埋下了伏筆。
另一方面,莫迪大肆推行“宗教治國”,對除印度教以外的教派進行大肆打壓,引發了內部各黨派、各宗教團體之間的空前撕裂。不夸張的說,如果莫迪不改變極端宗教政策,印控克什米爾20多人被極端組織槍殺的悲劇,未來也可能在印度其他地方上演。
據悉,在過去的72小時,印巴圍繞克什米爾的“爭奪戰”持續升級。印度使用了輕重武器對靠近本國實控線的巴基斯坦哨所進行了攻擊,巴方也用相似的手段進行了回應。雙方共交手三次,給當地居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軍警以“反恐為由”,對帕哈爾格姆鎮進行了“政治清洗”,除抓捕可疑的人員外,還趁機強拆了多所民房。
分析指出,這應是印度借機發泄民粹情緒,轉移內部矛盾的一般表現形式,因為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人口結構十分復雜,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教徒“混居在一起”,印度通過常規手段很難識別誰是自己人,誰不是“自己人”,因此只能采取對“敵我無差別”的一刀切措施。
于巴基斯坦而言,印度這是打著“平亂”的旗號,趁機給自己上眼藥而已。因為在4月22日恐襲事件爆發后,莫迪單方面遣返了多個在印巴基斯坦高級別人員;不僅如此,印度還擅自關閉了上游水電站和印巴邊防檢查站,給下游的巴基斯坦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怎么辦?和印度發生戰爭,可能巴基斯坦不占有優勢,但就此妥協,唯恐印度日后變本加厲,讓印巴實控線永無寧日。情急之下,“巴鐵”想到讓中國“老大哥”替自己出頭。巴財政部長奧朗則布4月26日公開向中方發“求援信”,希望中巴在本幣互換額度300億人民幣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00億元,以幫助自己度過經濟困境。
中方雖未對此給出明確性答復,但通過其他途徑表達了支持,如王毅外長和巴基斯坦外長通話時就提到,就當前局勢保持密切溝通;支持巴基斯坦在反恐方面的努力,呼吁印巴克制并就克什米爾事件展開公正調查;反對一些可能導致事態升級的行動……應當講,中方給到巴基斯坦的定心丸正當其時,讓巴基斯坦對于抵抗印度的“大國沙文主義”多了很多的自信。
那么問題來了,假設印度執意和巴基斯坦發生沖突,甚至就此點燃“南亞次大陸”,那么中方作為和印巴同時接壤的國家,又該如何應對危局呢?其實中方可動用的辦法很多,大家不必就此產生過多焦慮。
須知,印巴同為“擁核”國家,一旦爆發全面沖突不可想象。這種情況下,中方可以推動更多的和平力量斡旋印巴紛爭,比如伊朗就提出充當調解人,幫印巴消除分歧,相信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制止印度冒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