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4月27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一群研究生在江蘇省吳江市的開弦弓村開啟了一場“沉浸式讀書會”,他們要讀的這本書,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于1938年用英文寫成的博士論文《江村經濟》(原名《中國農民的生活》)。
讀書會現場。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江村經濟》全書共十六章,以人類學的方法對開弦弓村進行調查研究,對其地理環境、村民的家庭結構、經濟生產、消費交易、財產分配與繼承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試圖從農村社會基礎上來剖析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功能及基本觀念。它不限于一個具體的農村,而是指向農村的基本性質。
參加這次讀書會的,是華東理工大學第九期“研思班”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們。他們沿著費孝通的足跡,來到開弦弓村的田間地頭開展“見證百年江村經濟”的田野調查。
讀書會現場。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開弦弓村73歲的“農民教授”姚夫坤用帶著鄉音的普通話,給同學們講述了從1936年到2002年費孝通26次到訪開弦弓村的故事;在費孝通圖書館,專門研究鄉村發展的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佘國梁作為領讀人結合新時代江村數字化鄉村治理、生態農業發展等案例,闡發經典理論和江村實踐對破解城鄉融合發展、基層治理現代化等現實議題的啟示價值;在開弦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曾作為華理扶貧干部在云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塘子街道塘子社區擔任兩年駐村第一書記的沈峰講述了新時代鄉村基層黨組織如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經濟發展。
此外,同學們還走訪了求知弄文化站、文化大禮堂、江村集市,走進以文化為核心、系統運營為支撐的“中國·江村”會客廳,沉浸式感受在城鄉融合、鄉村振興道路上,開弦弓村讓人文經濟共生共榮的發展新動力。
據悉,此次《江村經濟》沉浸式讀書會是華東理工大學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活動之一,后續學校還將組織第九期“研思班”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深入廠礦企業、社區街道開展一系列的沉浸式黨課宣講活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