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面對于來自中國、歐盟的強勢反擊,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終究還是扛不住壓力,選擇了延期。而在這延期的背后,則可以看作為下一輪關稅大戰的緩沖期,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各方都在尋求合縱連橫,中國和歐盟選擇聯手,降低新能源汽車關稅,同時德國解除對華為的銷售限制。而美國同樣也沒有閑著,在最先向其投誠的國家里,進行大量談判,試圖在短短90天里,爭取到一定的基本盤。然而令特朗普想不到的是,原本最聽話的日本,這次也是罕見硬氣了起來。
近日,伴隨著美日談判的持續進行,大量談判的細節,也在源源不斷的透露出來。從目前的談判方向來看,日本希望通過解決美國在汽車農業等領域的貿易訴求,爭取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中獲得永久性豁免。但是從多位日本現任和前任政府官員透露,特朗普還試圖將日本納入到“反華經濟同盟”中,以此作為談判條件的一部分。不過從目前的反饋來看,無論是日本政界還是日本商界,對此都呈普遍反對態度。
基于上述種種,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特朗普從始至終對中國的獠牙,一直都未曾真正收起過。背后的利益關系很直白,那就是只有將中國制造杜絕于世界之外,才有美國制造崛起的機會。而無論是關稅大戰,還是內部談判,亦或是如今的所謂反華經濟同盟,都是一個道理。但是特朗普的目的真的能夠達成嗎?顯然非常困難。我們以如今日本的角度來看,就明白難在哪里了。第一,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盡管遠沒有美國那么大的貿易順差,但是對于日本同樣至關重要。如果為了特朗普時期的關稅豁免政策,就去加入反華經濟聯盟,那么一旦等特朗普翻臉或者特朗普下臺,那么日本很可能兩頭都撈不到,所以特朗普這個要求是日本萬萬不能接受的。第二,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制造業崛起,和日本的產業根基相沖突。坦白來講,日本之所以愿意談,是因為日本目前在對美貿易中,確實有利可圖。但是日本也很清楚,如果美國繼續推動美國制造業,尤其是在汽車,鋼鐵,半導體等領域的發展,那么這對于日本而言,將是極大的貿易沖擊。在此情況下,日本注定不可能做出重大讓步。
從日本的角度,其實我們就能夠推斷出很多其他國家也是相同的境遇,比如德國、韓國、法國等。所以說,此次美日談判卷入中國,特朗普的獠牙顯露也好,不顯露也罷,他的軟肋反而是非常清晰,那就是過去這段時間的動蕩已經證明,美國經不起特朗普如此反復折騰,如果在美國制造業崛起前,美元霸權就徹底崩塌,那么美國就徹底玩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