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昌平
淺夏初臨、綠意潑墨、
燕山疊翠、溫榆流碧
當暮春的暖風掠過山脊
這片京北福地正以山水為卷軸
鋪陳出一幅詩畫交融的假日長卷 ?
來昌平漫游吧
在青綠之間觸摸歷史的脈搏
于煙火市集邂逅藝術靈光
讓五月的每一縷風都裹挾著自由與驚喜 ?
山水葳蕤處
青綠攬古今
響潭水庫的初夏,是藏在燕山褶皺里的綠野秘境。沿著南羊路蜿蜒而上,忽見碧波如鏡,倒映著蒼翠峰巒。
水杉林間斑駁的光影輕吻游人的衣角,白鷺掠過水面時驚起漣漪,仿佛天地間所有的綠意都在此沉淀成詩。
而居庸關的夜長城,則將青綠潑灑出另一種壯闊。當暮色浸染雉堞,千盞燈火次第點亮,蜿蜒的城墻化作金色游龍,在《明宮樂舞》的鼓點中蘇醒。
夜游者可執一盞魚燈,踏著評書里鐵馬冰河的韻律,觸摸城磚上六百年的霜痕,此刻的雄關既是歷史的回響,亦是光影的狂想。
藝術棲居地
煙火撫人心
興壽鎮的淺夏,是咖啡香與民謠聲交織的田園牧歌。辛莊村的落日音樂會正醞釀著詩意:爵士樂在零碳公園的晚風中流淌。
臺灣蚵仔煎的香氣與吉他弦音纏綿,而清華美院師生的扎染布藝隨風輕揚,將藝術基因悄然植入麥浪。
若循著咖啡香漫溯,下苑村的藝術工作室正虛掩門扉。推開任意一扇木門,都可能闖入雕塑家的黏土世界,或是油畫家的調色夢境。
此刻的藝術,不再是殿堂高閣的符號,而是柴米油鹽里的靈光一現。
繁花燃五月
鮮果釀清歡
大運河源頭的白浮泉畔,綠葉正攀上龍泉禪寺的朱墻。第三屆“白浮泉聽音”音樂會在此啟幕。
古箏的旋律與泉聲合奏,穿漢服的少女執團扇掠過花影,恰似從《紅樓夢》戲文中走出的金陵十二釵。
待到暮色四合,迷你越野跑的足跡驚起鳥群,文化市集的燈籠次第亮起,非遺匠人手中的工藝品,在月光下折射出星星點點的微芒。
此時亦是味覺的狂歡季。崔村鎮的蘋果花剛落,青果已綴滿枝頭,但真順藝術小鎮的蘋果宴早已備好驚喜——蘋果蝦球裹著焦糖,蘋果面包飄散著肉桂香,將北緯40度的陽光封存成盤中琥珀。
若想嘗口市井煙火,長峪城村的豬蹄宴正咕嘟作響,八小時文火燉出的膠質黏住筷子,就著炸咯吱的酥脆,恍惚間聽見戍邊將士的陶碗相碰。
值得一提的是長峪城村白海棠與綠葉的纏綿最是動人。新綻的素白花瓣裹著淡紫蕊心,在青翠枝葉間若隱若現,恍若林間棲息的千萬只玉蝶。
風過時落英簌簌,鋪就滿地香雪。若逢晨霧未散,白海棠與山嵐共舞,恍若王維筆下“空山新雨后”的寫意長卷。
騎游山水卷
集章藏故事
昌平的淺夏,最適合跨上單車收集風的形狀。騎過小橋流水,掠過麥浪稻田,車輪滾滾向前,快樂也在瘋長。
集章地圖上的每個戳記都是秘密符碼:在如苑書店尋得《水經注》里的白浮泉舊影,于辛莊彩虹咖啡屋解鎖植物拓染配方,最終用三枚印章兌換的不僅是代金券,更是串聯起藝術、咖啡、山水的通關文牒。
當暮色浸染響潭水庫
帳篷燈串在草地上連成星河
躺看海棠掠過十三陵的牌匾
耳畔傳來大運河源頭草地音樂會的隱約旋律
方才懂得古人“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妙趣
在昌平
詩與遠方從來不是對立面
青綠山水可佐酒,人間煙火亦成詩
更多視頻,盡在北京昌平視頻號,歡迎關注~
文字:姚佳琪
攝影:獨漂、墨竹
部分來源網絡
???
微信公眾號:beijingshichang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