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曾有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幫助了一位迷路的女童,引發社會討論的事件。
在領取表彰獎時,這名小學生嚴厲批評了身邊對迷路女孩置之不理的大人們。
難道日本社會是如此冷漠嗎?現實情況又是怎么樣呢?
日本TBS電視臺上街訪問了市民,問問他們會不會幫助在路邊哭泣的迷路小朋友。
男性路人 A:「我需要觀察一陣子,實在沒有其他人幫忙,才會考慮上前搭話。要是貿然行動,恐怕自身難保。」
男性路人 B:「很怕會被別人誤會我是在調戲女童。社會上對于中年男性的批評聲相當嚴厲,還是請女性去搭話比較好。」
然而女性路人也說,自己并不會幫忙……
女性路人 A:「一般都會被當成可疑人物吧?這年頭,連女性上前搭話也不能保證沒事了。」
女性路人 A:「小時候,我經常會被老奶奶之類的人搭話。告訴我走路要小心啊,或是問我要去哪里啊,這都很普通。現在嘛,基本不可能了。」
日本TBS電視臺還找到了一位曾經跟兒子去公園玩,結果被誤認成綁架犯的爸爸。
巖倉先生曾經帶兒子到公園玩,因為兒子哭了而惹上一連串麻煩!
「當時兒子在這個公園玩,等到要回家的時候,他覺得還沒玩夠,就開始撒潑哭鬧。」
「我將鬧別扭的兒子拉上車,回到家后才發現,自己被當成綁架犯給舉報了。」
「我接到了警察局打來的電話,他們在那一頭劈頭就問:孩子在哪里?帶孩子過來!」
「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鐘了,孩子已經睡著。」
「盡管我一再解釋,警察還是不斷質問我:你怎么能證明你是孩子他爸?」
巖倉先生當時就傻眼了,只能帶著各種證明文件被迫去了一趟警局,這才讓警察信服。
連帶自己的小孩出門都如此了,難怪沒人敢對不認識的小孩伸出援手啊!
另外,巖倉先生還不止一次的被人當成了可疑人物,原因竟然是白天他在公園內休息了一小會兒。
「我從事一份文案書寫類工作,所以經常會去公園找靈感。」
「有一次鄰居就指了指告示板,問我:這上面寫著的,是不是你?」
「這時我才發現,自己只是在公園坐了坐,就被當成了可疑人物。告示板上面寫著的特征,明顯就是指的我嘛。」
「社會的眼光可能覺得,像我這種三十四歲的中年大叔,大白天悠閑地在公園內休息,根本就是可疑人物吧?」
許多網友指出,日本社會正逐漸陷入一種“做好事需自證”的怪圈,人們本想助人,卻常因擔憂事后需證明清白而選擇袖手旁觀。
即便最終能夠證明無辜,期間往返警局、解釋情況所浪費的時間,以及可能面臨的媒體曝光、輿論審判和網絡暴力,甚至因此失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可以說,正是各種不公的先例以及來自社會各方可不控的輿論,使如今的成年人變得愈發冷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