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的時節,候鳥北遷大幕緩緩拉開,隨著美麗的天空精靈陸續歸來,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的山林中處處可以聽到高亢的鶴唳與婉轉的鳥鳴。2025年4月28日第四十四屆愛鳥周活動啟動儀式在北方森林動物園鳥語林舉行。本屆愛鳥周以“識鶴護鶴,共享自然”為主題,旨在營造全社會關愛鳥類、保護鳥類的良好氛圍,增強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愛鳥周活動期間動物園通過知識講座、觀鳥實踐、游戲互動、公益宣傳等多樣化形式,吸引游客積極參與,為鳥類保護事業注入新活力。
活動啟動現場擺放“識鶴護鶴,共享自然”宣傳展板、懸掛橫幅。在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藍孔雀等眾多鳥類環繞下,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以“識鶴護鶴,共享自然”為主題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講解。通過為游客講解鶴類知識趣聞、與鶴互動的方式,吸引游客駐足了解、參與互動,加入到保護鶴類及其棲息地的活動中來。工作人員現場教學鶴類識別小技巧,普及觀鳥禮儀,呼吁大家在觀賞鳥類時,保持距離、不打擾,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
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希望借助每年的“愛鳥周”主題活動,增強公眾對鳥類保護意識,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未來北方森林動物園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保護活動,凝聚更多力量,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態家園,讓藍天精靈自由翱翔。
此外,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新建的兩棲動物爬行館,將于五一勞動節當天正式面向游客開放。
據介紹,新建的兩棲動物爬行館是集科普教育、生態展示于一體的新場館,帶領游客走進“冷血動物”的神秘世界,揭開兩棲與爬行動物的生存密碼。館舍內展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緬甸蟒;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黃金蟒、球蟒等兩棲動物、爬行動物28種。為保障動物福利,通過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科學的溫濕度調控、模擬自然光照的方式,為每一位“館內居民”量身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新兩棲動物爬行館里,居住著最大的兩棲動物中國大鯢,因其獨特的嬰兒啼哭般的叫聲被稱為娃娃魚。這種遠古物種已經存在1.7億年,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館內還有世界上體型最長的蛇——網紋蟒,它性情兇猛、肌肉發達、善于游泳和攀爬。這只網紋蟒體重86斤,斑紋華麗、野性十足,盤踞眼前十分壯觀。有著熱帶雨林“綠寶石”之稱的綠鬣蜥,與背甲寬厚、四肢粗壯如象腿,有“坦克龜”之稱的蘇卡達陸龜,居住在一起。雖然外表反差大,但素食主義者溫和的性格讓它們和平相處。
(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攝影:劉曉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